热血报国的刘莘园

辛亥革命网 2015-02-26 09:48 来源:贵州政协报 作者:郭静秋 查看:

刘莘园,字树苑,名端裳,别号白云山樵,今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桃佳寨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参加辛亥革命、孙中山的讨袁活动。1919年曾任黔军袁祖铭部参谋长。

  刘莘园(1891~1977年),字树苑,名端裳,别号白云山樵,今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桃佳寨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参加辛亥革命、孙中山的讨袁活动。1919年曾任黔军袁祖铭部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邓锡侯、孙震二十集团军高级参谋,授衔陆军中将。1938年在台儿庄战役中,任徐州集团军前敌临时总指挥。1938年解甲归田,任仁怀私立昆山中学董事长,襄办地方教育事业。1948年定居贵阳,新中国成立以后,任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阳市政协委员。1952年加入民革。1977年病逝,著有《刘莘园遗稿》。

  经武报国

  刘莘园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颖慧异常,警敏好学,攻读经史。十九世纪末,中国封建王朝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康梁变法,给一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以巨大的震动。刘莘园自幼拟从科举入仕,以求救国之道,后清廷废科考便改习武,以图实现其远大抱负。他曾在自传中写道:我参加革命的动机是要倒满清、建民国、御外辱,富强中国。

  刘莘园1907年至1909年于贵阳入学陆军小学。自1908年起,他开始接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民报》的宣传, “在思想上起了很大变化,不再想做清朝的‘武官’或‘忠臣’,而倾向于孙中山的革命运动。” 刘莘园在校结识了同学席正铭,阎崇阶,因倾向于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意气相投。他们认识到,要推翻清王朝,必须依靠革命武装。

  1908年春,黄兴、黄明堂等在云南河口发动起义。在其影响下,刘莘园与席正铭、阎崇阶倡议,联络田荆春、张英、王克仁、何器之等,在贵阳王家巷朱勇烈公祠与同学朱导江、朱筱山等以哥老会形式成立“皇汉公”堂口,利用会党在贵州新军中开展工作(以免“皇”字招致误会,后改为“汇英公”),推荐席正铭为舵把子大爷,刘莘园为正管事,阎崇阶管钱粮。经联络,文武学生参加者50余人。同年4月,刘莘园等又联合南明中学学生何端,达德学校学生王萍洲、王克仁,优级师范学生吴光循、王文华等于达德学校借成立“历史研究会”为掩护,秘密传阅《民报》,讨论时事,反对清廷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具有反清革命团体性质的“历史研究会”标志着刘莘园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刘莘园等人在陆军小学的活动,为1911年11月4日贵州辛亥革命起义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

  亲历起义

  1909年冬,刘莘园同席正铭一起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他们除积极团结黔籍同胞外,又以“竟存社”及“皇汉光复会”名义,缜密采取单线联络有进步思想的同学,共联络黔藉及各省革命志士两百余人。各省各队,每于星期日派代表集合,或有行动计划时集合。为了解时势发展趋向,决定密组书社,每人捐资购买同盟会在上海发行的《民报》、《民立报》、《神州日报》、《少年中国报》、《光华日报》等刊物,秘密传阅。又与同盟会宣传机关上海《民报》社通信联系,由他们介绍仰光的《光华报》、旧金山的《中华报》,又订了《云南杂志》等刊借予同学阅读。 1910年6月,刘莘园与同学一道公推席正铭去上海《民立报》机关找于右任、宋教仁接洽,将所组织的二百余同学集体加入同盟会,由熊秉坤、蒋翊武分别监誓,刘莘园实现了在孙中山先生麾下进行反清革命的愿望。

  1911年9月24日,席正铭等人商定由刘莘园负责陆中地下工作,席正铭、雷洪作为代表出席“文学社’、“共进会”蒋翊武、孙武等人在武昌小朝街85号举行的中秋节起义筹划会议。后因消息走漏,起义机关遭破坏,许多革命志士惨遭杀害。危急中,10月10日新军第八镇工程营后队熊秉坤首先发难,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正在陆军三中教室自习的刘莘园及同学们突闻城中炮声连续震响,立即持枪待命。第二日天明,刘莘园与席正铭、阎崇阶、张少权、雷洪等,持枪向校本部索取子弹,由排长刘抱永率队入城,参加了起义活动。

  南京讨袁

  1912年8月,陆军总长段祺瑞在保定成立陆军军官学校,通令各陆军中学派毕业生去保定升造。刘莘园辞去贵州都督杨荩诚委任的83团一营营长职务,与其四兄茂材,同学司季武、王天培、朱筱山等人前去报到,学步兵。1913年暑假,刘莘园应席正铭之约到上海参加黄兴组织的讨袁活动。张尧卿将刘莘园等安置住在四象桥聚英旅馆…张尧卿任席正铭为参谋长,刘莘园为参谋处第一科长,其它副官、军需、军械等处是尧卿自己组成的。张尧卿活动能力很强,不上几天工夫,各兵营和炮台官兵们陆陆续续来投他的人不少。后因事机泄密,行动前即被包围。有一天下午,张尧卿秘密告知刘莘园等人,反动派吴浩、徐涛的队伍要来解决他们,司令部人太少,不能抵抗,他要到雨花台方面去调换队伍,参谋处人员应设法避开。在与张尧卿联系中断后,刘莘园与席正铭、阎崇阶等冲出重围,用两枚金戒指换了路费,从南京历尽艰险回到上海席正铭家中。消息披露,刘莘园回校险些被开除惩办。次日早上八时校长曲同丰果然于内操场尚武堂前集合学生点名。如果呼名时没有及时应点,或者点名已经点过去了才补应的,都一概除名。被开除的学生大约有六百多人,以江淮以南各省区的籍贯占多数,现在在北京工作的蒋光鼐、陈铭枢,即是那一次被曲校长开除的。8月,刘莘园保定军校毕业,分配以回原籍为原则,刘莘园以贵州省长刘显世专意杀害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和北伐黔军军官为由,恐遭暗害,不愿回黔,改分到北洋军阀曹锟部第三师当见习排长,后升任连长、营长,升团副。1914年,曹锟部移防湘西,刘莘园借此省亲,路经贵阳遇黔军总司令王文华,王聘刘莘园为中校教官,旋升黔军第一团团副。从此,他卷入西南军阀混战的漩涡。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