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与辛亥石柱“反正”(2)

辛亥革命网 2015-01-28 09:30 来源:重庆政协报 作者:向超 查看:

1912年1月6日,即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六日,李志与同志会成员谭生树、马占魁等率领武装队伍,冲进石柱厅,赶走知事邱保太,进驻厅署,成立了石柱军政府,结束了清王朝在石柱的统治。

  三

  杨应玑、秦有恒等人被击败后,并未善罢甘休,退至悦来场(今悦崃镇)秦有恒家住地,一面大办酒宴招待参加丁勇,每人发大洋一块慰劳,对伤的轻重者治疗的同时,每人加发3块大洋,对战死的杨应山、谭其河给予厚葬,并向家属发抚恤大洋200块。几个地主头目举杯发誓不打垮李志决不罢休。他们经过密谋,在老奸巨滑的杨应玑策划下,采取两手行动:一面借李志火烧张氏房屋,联名向“重庆蜀军政府”诬告李志“并非同盟会员”、“作威作福,不拥护革命”、“奸淫掳掠烧杀无恶不作”等三条罪状,抓住烧张良珍等人房屋一事大做文章,由杨应玑亲自操办,带张良安阔佬扮成农民前往重庆,向“蜀军政府”告恶状。一方面由秦有恒操办,开出优厚条件招兵买马,大肆扩充地主武装。凡参加者两天发一块大洋;战场上负伤者除包医治外,养伤一天发一块大洋;战亡者除红漆棺材一口,新衣帽鞋袜装殓外,抚恤1000块大洋。这样的优厚条件,吸引不少流浪汉、烟鬼报名参加,很快招到了500多人,集中在悦来古城坝,日夜操练拼杀技术,只等杨应玑去重庆蜀军政府活动的信息一到就行动。

  事情正按杨应玑等人的谋划发展,不久,重庆“蜀军政府”不经调查核实,仅凭杨应玑等人的一面之词,急令忠州(今忠县)军政府出兵查办李志一事,忠州军政府司令官吴恩洪不了解真相,更不敢怠慢,立即令“斥志解权”,李志不服,吴即认为李“抗令”不遵,即派所属陆军部长官柳会卿率一营兵力,会同杨应玑、秦有恒的乡勇500余人,组成联合队,向石柱开来。李志见大军压境,立即在菜地坝对岸,沿龙河布防,构筑了工事和掩体,等待地主武装的进攻。

  2月9日,攻打石柱军政府的地主武装首先开到菜地坝,不敢贸然过河,双方隔河对骂,用夹板枪对射,对峙一昼夜。柳会卿及秦有恒商议要秦的人首先冲过龙河,柳率部以先进的枪炮做掩护。秦有恒拗不过,只得听令。在柳部火力的掩护下,秦指挥地主武装刚下河,还未踏上跳磴,就被河对面李志的哨队连发两发火药炮(俗称将军炮)吓住,两个乡勇慌乱中落入水中,差点丢了性命。秦部再也不敢贸然过河进城攻打,双方隔河安营扎寨。李志以龙河为屏障进行抵抗,虽然只有150余人,但有将军炮两门作后盾,加上少数硬火(夹板枪)是能有效阻击乡勇过河的。于是决定采用拖疲战术,张氏兄弟虽然有战粮,整天吃喝、烧鸦片花费等也是十分可观的,料想其坚持不下去就会撤兵。

  10日下午2时,地主武装突然发起进攻,李志的哨队在使用火药炮(将军炮)时,因装入超量的铁砂子,而导致炮管爆炸,当场炸死哨队队员4人,并有多人受伤,造成哨队阵地一片混乱。柳会卿认为时机已到,立即令秦有恒带人从跳磴上冲过龙河,打散了哨队。李志无法统一指挥,见大势已去,又找不到他的队伍,只好带着谭生树和侄儿李和苏、李洪等人,趁夜色,将母亲带上,连夜离县赶往马武坝(今马武镇)去彭水县,安置好母亲和侄儿,准备前往重庆“蜀军政府”禀明真象,讨回公道。

  杨应玑、秦有恒等人在柳会卿的支持下,打垮了石柱军政府李志的反清武装,攻进县城耀武扬威,大势清查杀戮,到处一片白色恐怖。在县城,对参与者,只要抓住,不问青红皂白,就砍头,滥杀无辜20几人。先后在河坝场、大堰塘、坝周坝等地搜捕,将抓到的哨队头目谭太、马太、徐太、孙太等四人杀害,并斩首示众。

  之后,杨应玑、秦有恒梦想自当石柱军政府首脑,但柳会卿不予支持。杨应玑只好主动去见社会声望高的晚清拔贡冯明鼎,请他出任石柱军政府长官一职,当即遭到拒绝说:“你们能夺过政权,就自己去当吧!”

  杨应玑等人自感棘手,又都无计可施。石柱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逃脱的李志,到彭水安置好母亲后,便前往重庆“蜀军政府”讨公道和“说法”。不想杨应玑早已料到李志会到重庆告状,特地安排杨晋留下,命令无论如何要阻止李志晋见“蜀军政府”。杨晋心知肚明,并用400大洋行贿,买通蜀军政府贪官,打探到李志到了重庆刚住进旅馆,就派杀手在会仙桥附近以“叛逆”之罪将李志暗杀,时为1912年3月6日。

  是年3月11日,四川蜀军政府派外籍人池龙师任石柱地方长官,并委石柱县人陈德初为副。

  1990年石柱县人民政府肯定了李志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在地方志中予以立传记载,高度评价称:“他是石柱县第一个同盟会员,为辛亥革命流血牺牲,人民不会忘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