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赞元

辛亥革命网 2010-12-10 00:00 来源:高又明先生纪念网 作者:高又明先生纪念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赞元(1883-1939)字翊初(翌初亦初),清末留学日本法政学校,并加入同盟会,被委任为同盟会陕甘支部事务,为《夏声》杂志主要撰稿人。
 

  张赞元(1883-1939)字翊初(翌初亦初),男,汉族,甘肃灵州(今宁夏灵武)人,久居长安。其父张煦(1826~1895年,号南浦、字南坡)清朝重臣,历任陕西、湖南、山西等省巡抚,雅好书画,精鉴赏,富收藏,《清史循吏传》载颇有政绩。张赞元性耿介,不合流俗,清末留学日本法政学校,并加入同盟会,被委任为同盟会陕甘支部事务,为《夏声》杂志主要撰稿人。民元前在陕西参与秘密反清活动,1907年(又说1908年)同盟会在大雁塔召开会议,决定重阳节祭扫民族祖先轩辕黄帝陵墓,公推张赞元与郭希仁起草祭文,并约临省在陕会员一同前往与祭。洪宪改元与井勿幕组织讨袁军在三原学靖国军事,1920年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署秘书长。二十年代中后期应榆林镇守使井岳秀先生再三邀请,张赞元被聘为参议,作为井部的高级代表负责内政、外联,处理相关事务。1931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兼任陕西通志馆《续修陕西通志》监修。1931年榆林镇守使井岳秀部被改编为驻榆陆军第八十六师,张赞元被聘为参议。1933年再次被任命为陕西省政府委员。1937年4月被委任为省政府参议。1939年9月积劳致疾逝于西安,1940年5月葬与西安南郊少陵原(今长安区韦曲东韦村之东原上张煦墓傍)。长子张谋次子张凯。

  张赞元(字翊初)先生年谱

  张赞元孙张民挖掘搜集整理

  1883年(光绪九年)

  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父张煦(1824~1895),号南浦、字南坡。甘肃灵州(今宁夏灵武)人。清朝一代名臣,头品顶戴。自幼受其父张松年“以德为重”的家学影响,养成“少笃学,目不窥园”的良好学风。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中举人,1853年(咸丰三年)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京察一等。后被放外任,先后担任过贵州镇远府(今贵州镇远)、贵阳府(今贵州贵阳)和贵东道(辖贵州东部府县地区)府道主官和陕西、广东、山西三省的藩、臬二司使;1888年(光绪十四年)升任陕西巡抚,1889年(光绪十五年)调任湖南巡抚,1892年(光绪十八年)擢山西巡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卒于山西巡抚任内,被陕西各界隆重挽祭,葬于西安南郊少陵原(今长安区韦曲东韦村之东原上)。[1]

  1904年(光绪三十年)

  1904年,陕西开始选派优等生赴日本留学,至1906年陕西留日学生有五十余人。张赞元赴日本东京留学。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一系列反清活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经常为《秦陇报》、《夏声》、《关陇》撰写文章。[2]

  1906年秋(光绪三十二年)

  陕西的同盟会会员代表井勿幕,白毓庚、赵世钰、宋元恺、张季鸾、杨西堂等十余人,在“明明”“楼上的一间大房子里召开了同盟会陕西分会成立会议。会议按照预定的议程,讨论通过了分会章程、活动内容、选出了陕西分会负责人,白毓庚任会长。

  同盟会陕西分会成立后,张赞元等在日本东京相继加入同盟会。190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过陕甘同盟会支部,张赞元被委任为该支部事务。[3]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