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从晚清会元到国府主席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龙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清末年,有两位进士走上了叛逆之路:一位是后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另一位就是谭延闿。谭延闿顶着会元的光环,主张立宪,但在关键时刻
 

  在帝制社会,尤其是明清两朝,士大夫能够中进士而且点翰林是科举途上最荣耀的事情,一旦中进士、点翰林后,如果不犯大的原则则性错误,仕途将平坦光明。大清末年,有两位进士走上了叛逆之路:一位是后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另一位就是谭延闿。谭延闿顶着会元的光环,主张立宪,但在关键时刻却又附和了革命,并三任湘督。离开湖南后,加入国民党,在各派之间亦能周旋有余,被称为“民国政坛不倒翁”。

图1  谭延闿(1880-1930)

  晚清会元附和革命

  1904年,25岁的谭延闿参加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会元。这在湖南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因为在谭延闿之前,湖南已有260年没人中过会元了。得了这个功名,就有了做官的资格,算是统治阶级的人了。这种身份和教育背景可能对谭延闿认定君主立宪为救国良药不无关联。1909年,谭延闿当选为湖南咨议局议员并被推选为议长,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并不主张革命,希望通过立宪的方式来实现政治变革。即便在后来被迫站到革命这一边后,他仍然反对暴力革命,而提倡“文明革命”。

  尽管如此,谭延闿还是以同情的心态关注革命党人的活动,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并给予了一些方便和支持。在保路风潮和立宪运动相继受挫后,随着革命形势不断高涨,谭延闿意识到清廷政权即将垮台,于是不得不转而寻求新的政治出路,加强同革命党的联系,以求自保。武昌起义后,谭延闿所领导的立宪派与革命党人合作,使湖南成为继湖北之后第一个宣布独立的省份。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立宪派首领,谭延闿与革命党人合作无疑壮大了革命力量,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