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亥革命中走出的中共领导人(上)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龙飞 查看:
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除了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播下了民主共和的种子之外,还在于熏陶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而且正是这批人将先辈们未竟的事业继续进行下去。国民党方面自不必多说,党中元老以及后来的骨干大部分从辛亥中来;中共方面也有不少人曾在这场革命的惊涛骇浪中一显身手,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为时代的浪潮所激荡,他们中有吴玉章、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朱德、毛泽东……等等。
陈独秀:投身革命,但不只为反满
图1 青年陈独秀
1903年,刚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联络了柏文蔚、潘赞化等爱国志士300多人在安庆集会,痛斥沙俄狼子野心,深刻揭露清廷腐朽无能。集会结束时,陈独秀发起成立爱国会,拟与上海的爱国学社一道,联系东南各省志士,助益革命。爱国会的行动很快招致清廷镇压,许多革命志士被逮捕,幸存会员也只得四散逃匿。安徽爱国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活动的次数也不多,但其影响很大,为安徽在辛亥革命前发生的熊成基、范传甲(均为陈独秀发起的爱国会成员)马炮营起义,吴樾在北京炸清政府五大臣,徐锡麟发动安庆反清起义刺杀恩铭等对辛亥革命成功具有重大影响事件可以说是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1904年,陈独秀还创办了安徽第一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用蔡元培的话说,《安徽俗话报》是表面上普及常识,暗中则在鼓吹革命。这种宣传和鼓动,对安徽的革命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为反对清政府,陈独秀与柏文尉于1905年夏在芜湖发起了岳王会,陈独秀任会长。岳王会各地分会及外围组织则成为安徽地区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1908年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岳王会遂举行起义,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最后还是失败了。岳王会的幸存者大都加入了同盟会,但陈独秀却始终没有加入,主要在于陈不认可同盟会以“排满”相号召,他强调的是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制度,而不仅仅是满汉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