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杰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龙飞 查看:
大沽至天津的铁路修通以后,新农镇成为其中的一个小站,袁世凯奉命在此编练新军,通过铁路往来的军事及商贸活动逐渐增加,小镇也日渐繁华,本不是地名的“小站”日益为人所熟悉,成了这个地方的名字。也就是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地方,走出了清末民初诸多重要的军政人物,这些人被史家冠以“北洋系”之名。除首领袁世凯外,当年的小站旧人几乎囊括了后来北洋军阀中的所有重要人物,如“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后来担任各省督军或巡阅使的李纯、曹锟、吴佩孚、王占元、陈光远、段芝贵、倪嗣冲、陆建章、张怀芝、张敬尧、田中玉、卢永祥、齐燮元、孙传芳等等。除了一干武人之外,袁世凯还笼络和造就了一批文臣,如徐世昌、朱家宝、周自齐、梁士诒、曹汝霖、陆宗舆、王揖唐等,这些人也随着北洋系的势力消长而浮沉,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显赫一时。
袁世凯之所以能在乱象横生的近代中国叱咤风云,并位及中华民国大总统,北洋系的这一大帮文臣武将功不可没,其中号称“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三人在北洋系中更为耀眼,是袁世凯最为得力的膀臂。
“北洋之龙”王士珍
图1 王士珍(1861-1930)
时人将善操权谋于腹中的王士珍称为“北洋之龙”。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开始后,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的王士珍被任命为讲武堂总教习。1897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奉诏到小站检阅新建陆军,王士珍将工程营设制的水雷、旱雷、踩雷及各种武器一一演习,再加上新建陆军比旧军军容整齐,荣禄大加赞赏。次年二月,荣禄再次检阅新军,王士珍的聪明才智又一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1899年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任命王为留守司令官,指挥各军由小站开赴山东。到山东后,王士珍被委任为军事参谋,在协助袁世凯镇压义和团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王士珍也进一步获得了袁世凯的信赖。袁在向慈禧太后保奏时说:“王士珍多年随臣当差,知之最悉,切实可靠。”王随后被任命为北洋陆军第六镇统制。光绪三十一年十月,清政府抽调二万余北洋陆军在直隶河间府举行秋操,任命王士珍为总参议兼操练处军政司正使,整个操练几乎全是在王士珍指挥下进行的,自始至终井井有条,大得各方称颂。袁世凯窃居临时大总统后,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任命王士珍为六大办事之一,但实权最大。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王士珍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护法战争期间,王拥护冯国璋的“和平统一”政策,冯遂任命王为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王士珍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王士珍组阁后,段祺瑞通过舆论对王士珍内阁大肆攻击,又唆使新交通系进行倒阁活动。王士珍被迫于1918年2月“引疾告归”,并于两年后辞去所有职务,退出军政界。军阀混战期间,王多次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出面调停,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兵灾。1930年7月1日,王士珍病逝于北平。
“北洋之虎”段祺瑞
图2 段祺瑞(1865-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