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卓越宣传家黄世仲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郭天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促成辛亥革命胜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以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卓越宣传家黄世仲,
 

    促成辛亥革命胜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长期而卓有成效的革命舆论宣传。对于唤起民众,促进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无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连当初反对革命排满,力主保皇的梁启超也不得不承认。梁启超在1912年10月说过:辛亥革命“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问其何以能如此,则报馆鼓吹之功最高。此天下公言也。”

    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的时候,不应忘记曾为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不遗余力。大造舆论的卓越宣传家黄世仲。

    黄世仲(1872 -1912),字小配,别号禺山世次郎,广东番禺人。少年时代,怀才不遇,屡试不第,青年时代,为生活所迫,赴南洋谋生。1901年前后,在新加坡加入兴中会外围组织中和堂。后经中和堂负责人、孙中山好友尤列推荐,于1903年春回到香港,出任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记者,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报人生涯。是时,康有为鼓吹保皇之《政见书》出世,黄世仲即起而著文抨击反驳,先于章太炎在《中国日报》发表长文《辨康有为政见书》,热情宣传革命思想。1904年。与陈少白、秦力山、郑贯公等人一起策划发动驻粤湘籍防军反正。1905年由孙中山亲自主持加入同盟会。先后任同盟会香港分会交际和庶务等要职。从1905年起,开始发表革命小说作品。1911年春。参与黄花岗起义的策划和准备工作。是年冬,奉命和其他革命同志一道,进驻羊城,联络并指挥各路民军进兵省垣,促成广东全省的光复。广东军政府成立后。与廖仲凯、陈少白、朱执信等17人被推举为军政府机密处参议。旋接替抗法名将、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出任广东民团总局局长。19 12年春,因坚决不同意广东军政府代理都督陈炯明“编自己裁别人”的民军编遣计划。遭打击报复。是年4月9日,陈以侵吞军饷、私买军火和藉案受贿三条罪名,拘捕世仲。未经审讯,5月3日,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民即下令枪杀。一代英才,竟死于非命

    黄世仲一生波澜壮阔,功勋卓著,既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报人、小说家,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活动家和组织者。但我认为。黄世仲一生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革命舆论的宣传方面。因为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绝大部分时间,绝大部分精力,是花在办报纸、办杂志和小说创作上面的,而且成就非凡,影响很大。

    毛泽东曾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作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无产阶级革命是这样。资产阶级革命也是这样。在整个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不断组织武装反清起义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展开广泛而有效的革命宣传活动。黄世仲短暂的革命生涯,可以说始终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宣传息息相联。黄世仲进行革命宣传不遗余力。方式灵活多样,卓有成效。大体说来。有如下三种形式:

    (一)利用报纸这个舆论阵地,开启民智,鼓吹革命排满。主张建立共和,反对保皇改良。

    1903年春,黄世仲回到香港,就任《中国日报》记者。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报人生涯。众所周知,《中国日报》是孙中山亲自筹备创办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在近代新闻舆论界享有‘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的盛誉。黄世仲甫入<中国日报》,即显出过人的才华。壬寅(1902)除夕,洪秀全之侄洪全福等人筹划的反清武装起义因事泄失败,党人梁慕义等十余人殉难。具有保皇改良思想的广州《岭海报》主笔胡衍鹗遂利用这一事件,借题发挥,“著论排斥革命排满,指为大逆不道。”恶毒攻击洪全福起义。为反击保皇派的攻击。黄世仲代表<中国日报》,操笔上阵,“著论斥之,持矛刺盾,异常透辟,双方笔战逾月,粤垣志士纷纷投稿,为《中国日报》声援,而革命画报在粤销场为之大增。,”《岭南报》则订户锐减,败下阵来。这是革命排满和保皇扶满两派报纸的第一次笔战,革命派取得了胜利。这次胜利的取得。黄世仲功不可没。

    1903年春,黄世仲从朋友那里看到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即起而著文,写了洋洋三万余言的《辨康有为政见书》,在《中国日报))上连载。对康有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荒谬论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文章直指康有为的保皇谬论是“欲作尊君亲上之圣人,可他人父,认以同宗。”是‘‘国民之祸水’。黄世仲认为,康氏的《政见书》“绝无宗旨”,“忽而言道德,忽而言利害,忽而言名分,忽而言天演,忽而言气数;不明种界,不识民族,不识公理,千差万错。”而其目的,“乃欲以唇枪舌剑,对敌风潮,借胡清之剑印,以诛尽汉种之头颅。”在文章的结论部分,黄世仲又正告康有为,尊君保皇是违背潮流,违背人心,完全行不通的。他写道:自康氏鼓吹保皇以来。“未及四年,而保皇之人心亦乃星散,康氏有知,当自悔其非计矣。今者民气既开,风潮递进,海内外人士,皆知种族不可沦亡,公理不可诬蔑。民族主义,万口同声,康静听之,时乎时乎,会当有变。自今而往,毋直摇舌,以乱国民之意。”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2集)胃:“康有为排斥仇满之《政见书》出世,《中国日报》与章太炎先后为文驳之。《中国日报》文字多出世仲手笔。”指的就是这件事情。黄世仲的这篇文章。在当时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中心华南地区以及海外影响很大,粤港澳人士盛赞‘黄世仲支笔胜过三千支毛瑟枪”。同年冬。原分期刊于《中国日报》的《辨康有为政见书》印成小册子,分送海外各埠,“风行天下,人人争看”。自此以后,黄世仲文名大盛。“便无人不知有黄小配了。”当然,黄世仲著文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谬论,决非纯粹的文字之争,观点之辨。它有力地配合了孙中山1903年下半年在海外亲自领导和发动的反击改良派的斗争。打击了改良派的嚣张气焰,扩大了革命派在国内外的影响,促进了革命的发展。

    有关材料显示:黄世仲在香港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发表《辨康有为政见书》,比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上海《苏报》摘要发表的时间还早些。果真如此的话,许多近代史著作在讲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保皇派斗争的时候,只讲章太炎,只字不提黄世仲显然是有失公允了。

    1903年底,《中国日报》著名记者、黄世仲的好友郑贯公因与《中国日报》主持人陈少白发生矛盾。遂离开《中国日报》,另创-《世界公益报》。黄世仲这时也辞掉《中国日报》记者席,以助其成。《世界公益报》日出两大张,近五万字。分时论、京省新闻、杂评、万国新闻、粤闻、港闻等专栏,公开号召读者“投袂而起,光复中国”,“变专制为共和,变满清为皇汉”。被时人誉为“香港党报之第二家”。因该报言辞激进,出资人怕招惹是非。请郑贯公略变宗旨,郑贯公不从,遂离开该报。

    1904年3月3 1日。郑贯公在香港又创办另一张革命报纸《广东日报》。黄世仲仍随郑氏任职该报。《广东日报》以发挥民族主义,提倡革命精神为宗旨,反对君主立宪,主张暴力革命,鼓吹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1905年4月,该报为李洪生接办。1906年4月停刊。

    1905年6月,黄世仲等人协助郑贯公又创办了《有所谓报》。这是一张通俗小报。全称为《唯一趣报有所谓》。郑贯公为总编辑,黄世仲等人任编辑和撰稿。该报内容分庄谐两部。以“抒救时之策,鸣警世之钟”为己任,其言论比前几张报纸更加激烈,一问世就宣布要‘以言论寒异族独夫之胆,以批评而褫一般民贼之魄,芟政界之荆榛,培民权之萌孽。”1905年5月。全国掀起了反美爱国运动,《有所谓报》以极大的热情,站在运动前列,声讨美帝国主义排斥和虐待华工等野蛮行径。动员各阶层群众彻底抵制美货,鼓舞群众斗争到底。由于该报旗帜鲜明,庄谐并举,吸引了港、澳、穗地区的广大读者,“一纸风行。为省港各报之冠。”时人评论它“阐扬民族主义,不亚于中国报。”郑贯公和黄世仲也因办报成为‘兴中会后期及同盟会时代华南进步报人中之两员闯将。”

    1906年夏,年仅26岁的郑贯公因忠心痛病英年早逝,黄世仲失去了亲密的合作夥伴,开始独立办报。是年夏,黄世仲创办了《香港少年报》,自任总编辑兼督印人。提出以“开通民智、监督政府、纠正社会、提倡民族为宗旨”。继续进行革命宣传和启蒙。该报出版一年后因经费困难停刊。为了进一步扩大革命宣传,争取广大民众的支援,1907年5月,黄世仲与胞兄黄伯耀在广州创办《广东白话报》。同年12月,黄世仲又鼎助其兄黄伯耀创办以鼓吹国民责任、讨论政治得失、灌通社会知识、扫除社会窒碍为宗旨的《社会公报》,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吸引读者。黄世仲以该报撰述人的身份,将他的章回新小说《广东世家传》在副刊连载。以上两报存在的时间都不很长。

    1909年6月,黄世仲又协助卢博浪创办《南越报》。并在该报连续推出他的中外近事小说力作:描写日本侵略朝鲜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罪行及朝鲜义士安重根击毙日相伊藤博文事的<朝鲜血》:描写葡萄牙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专政政权,建立共和政府的《十日建国志》记叙黄花岗起义的报告文学<五日风声》。这些作品的革命倾向、现实意义至为明显,一望即知。无庸赘述。黄世仲还为该报写过不少政论文章。民国肇建之时。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曾给广州《南越报》颁发褒许状,这其中也包含着对黄世仲革命宣传工作的充分肯定。

    武昌起义以后,黄世仲巧妙地借用香港《循环日报》的电讯,以“指看京陷帝崩,武昌起义成功”为题,在《世界公益报》上报道武昌起义和全国各地革命斗争的讯息,旗帜鲜明,轰动一时,省港各报纷纷转载。暾寸瓦解广东地方反动势力。促成广东光复起了特殊作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