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蔚与安徽早期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1-03-09 00:00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朱格; 马恢弘 查看:
安徽早期辛亥革命时期(1905年底以前)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真理,组织了多个爱国革命团体,试图发动数万人规模的武装起义,他们是安徽资产阶级革命的点火者,他们的身影遍布江淮之间,八皖大地,然而,当革命的星星之火即将形成燎原之势时,如何将分散的革命力量组织起来,将无序的革命变成有序的革命就成了最重要的历史任务。柏文蔚顺应着时代潮流,肩负了这一历史使命,为安徽分散的革命力量走向团结与联合作出了卓越贡献。不过,长期以来,对于安徽早期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者,人们最熟悉的是陈独秀,而柏文蔚的作用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实际上,二人在革命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只是他们的革命活动的侧重点不同,陈重宣传,柏重组织,二者相得益彰。应该说陈独秀在宣传方面的作用是居功至伟的,而柏文蔚在组织方面的业绩也同样值得浓墨泼写。笔者拟对柏文蔚的早期革命活动作一简单概括,并力图描述其作为安徽早期辛亥革命重要组织者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柏文蔚是安徽多个爱国与革命团体的发起人、组织者或参与者
在辛亥革命时期爱国革命组织中,安徽爱国会、同学会及岳王会在安徽早期辛亥革命中意义重大,柏文蔚在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见表1)。安徽爱国会是陈独秀在1903年由日本归国后,在拒俄运动如火如荼时创立的,其宗旨为“发爱国之思想,振尚武之精神,使人人能执干戈卫社稷,以为恢复国权基础”。柏文蔚是其重要参与者。1903年5月17日,为抗拒俄国侵占东三省,该会发动了著名的“藏书楼演说”,柏文蔚到会并演讲,被与会者称为“真英雄也”。“藏书楼演说”在安庆引起了广泛响应,各学堂爱国学生“勃发忠义,走相告语……数日之中,纷纷告假,多有不上课者”。柏文蔚更是愤慨异常,当面斥责阻挠学生爱国运动的老师与学校当局:“老师甘为亡国之老师,学生万不甘为亡国之学生”。安徽的爱国运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采取了高压政策。他们密谕各地“访闻有革命本心者,即可随时获到、就地正法”(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庆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合编. 辛亥革命在安徽.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又通缉陈独秀等人,并将柏文蔚、郑赞丞等10多名学生开除。“藏书楼演说”被称为安徽“革命第一声”(佚名.吴樾,徐锡麟.熊成基革命事略.张湘炳.辛亥革命在安徽资料汇编.合肥:黄山书社.1991)。在安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同学会由柏文蔚创立,是安徽辛亥革命中具有“革命摇篮”意义的革命团体。第一,同学会宣传了革命思想。1904年春,安徽巡抚诚勋招募新军300多人,名为武备练军学堂(又称武备练军营)。柏文蔚组织的同学会,“以普通立名,而内容实研究革命反清之道”。该会大量散发了革命刊物:《猛回头》、《革命军》、《警世钟》、《扬州十日记》、《嘉定之屠记》、《中国魂》等。同时该会还每周集会一次,宣传革命思想,共谋革命大计。柏文蔚曾主持会议说:“此天然之议院也,吾人推翻清廷,恢复汉土,革除恶政,拯民水火,皆要在此议院中施行,希望大家勿玩忽视之”。并且因该会“名为同学,但不限于同校之人,更打破省界”,因此召开会议时,到会者多达200多人,革命思想传播较快(柏文蔚.柏烈武五十年大事记.淮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纪念柏文蔚先生(内部刊物). 1986)。
第二,它网罗了一大批重要革命骨干,特别是军事骨干。武备练军中举人、秀才占了很大比例,据统计,仅寿州秀才即有十三人之多,因此素质很高,青年俊彦搜集一时。柏文蔚组织的同学会著名的成员有倪映典、熊成基、张汇韬、程恩普、范鸿仙、张劲夫、石德宽、郑赞丞、杨辔龙、冷通、胡万泰等一大批著名志士,他们日后大多为辛亥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倪映典曾为“黄花岗起义”的总指挥并英勇捐躯;熊成基发动了1908年的马炮营起义;张汇韬为淮上军总司令;郑赞丞为安徽军政府内务司长;冷通曾任革命军师长等要职;范鸿仙曾为安庆铁血军总司令;胡万泰在“二次革命”中虽叛变革命,但在辛亥革命中也有重大贡献,曾任旅长、师长、临时都督等职;其他如程恩普、杨辔龙、张劲夫等都是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仅从人事基础看,将同学会视为安徽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摇篮也是毫不为过的。
第三,同学会是岳王会成立的组织基础之一。岳王会是1905年在芜湖的安徽公学成立的,它是“安徽公学的革命力量和安庆武备练军革命力量的联合”。同学会之所以是岳王会的组织基础,不仅表现在其领袖柏文蔚是岳王会的发起者、组织者,还表现在其创立之初,安庆军营中分部20多名成员,都是原同学会会员,而且,虽然岳王会创办于芜湖,安庆则是其主要活动基地。岳王会是一个半军事化的组织,成立初期军事化的一面,基本就是因于同学会的并入;其活动重心放在军队方面,这也基本借助于同学会原有根基,(因武备练军毕业后,原同学会成员散入各军营中,成为各军骨干,因而便于各军中培植革命力量)。岳王会也因此成为“全国首先在新军中进行组织发动的革命团体”(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安庆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合编. 辛亥革命在安徽.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岳王会由柏文蔚、陈独秀二人在1905年暑假作“皖北之游”后,因感慨“反清革命徒众宜多,主义虽定,宣传宜广”。而在芜湖成立。其宗旨为“(效法岳飞),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反清。”成员除原同学会成员外,还有安徽公学师生中的进步分子常恒芳等人。岳王会的成立标志着安徽辛亥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有组织地进行革命的阶段”。关于岳王会在辛亥革命中的重大作用与意义,今人多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言。岳王会在芜湖成立后,当年即因柏文蔚参加南京第九镇、常恒芳去安庆主持学堂而一分为三,即芜湖总部、南京、安庆分部。三部分别由陈独秀、柏文蔚、常恒芳主持。由于陈独秀行踪不定,经常他适,又不善与军界周旋,芜湖总部无大的发展,而南京、安庆则迅速壮大。1905年,吴春阳加入同盟会后由日本归国到南京联络柏文蔚,柏即率岳王会南京支部欣然并入同盟会,这是国内较早集体加入同盟会的革命团体,柏文蔚的革命活动由此正式融入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