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秋(二)(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周少川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许雪秋(二),
    

       三、许雪秋被害的原因

       《神州日报》1912年5月14日对许雪秋被害的报道是:“5月初,新任广东都督胡汉民下令遣散广东各地民军。同月,吴祥达于深夜包围许雪秋设在汕头道署的司令部,将许部缴械,并逮捕许雪秋。12日,奉广东警卫军司令陈炯明令,将许雪秋枪杀。”枪杀许雪秋的吴祥达为投降革命的前清旧官僚,因挟油尾旧恨,乘不备遂行杀害之毒手,而负责广东地区军务的陈炯明竟下令吴祥达杀害革命党人。所以,许雪秋之死,亦有莫大冤屈:

        1911年武昌起义后,许雪秋偕陈芸生、陈涌波等黄冈诸首领相率归国,组织南路进行军,先后光复饶平、潮安、惠来、大埔诸县,设司令部于旧道署。时革命军虽定潮汕,雨群雄各自为阵,各树一帜,民军林立,不相统属,俗称“十三司令”。其中属于光复会的有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等,属于同盟会的有张碌村、孙丹崖、梁金鳌等,派别斗争,分外激烈。当时,张醵村奉都督胡汉民任命为潮油区第四军司令,并负维持地方之责,可酴村“不直于众”;梁金鳌自署总司令,而“亦久无主义”。所以,潮汕陷入混乱之中,各派“此起彼伏,状如雨后春笋,随处筹饷,搜罗枪支,旗帜臂章,光怪陆离,触入耳目,难以认识。其紊乱程度,实非常理可喻”。潮汕士民苦于军事纷乱,使人请解悬于陈炯明,炯明派驻虎门统领陈宏萼为潮汕安抚使,可宏萼“懦不能统诸司令”。时宏萼以孙丹崖为第一标统,陈涌波为第二标统,何子因为第三标统,民军司令陈芸生、许雪秋于革命有大功,不获名位,心怀缺望,遂开始反对很快就成为地方势力工具的陈宏萼,密谋去之。许雪秋因曾被孙中山任命为东军都督,故有意谒见胡汉民,以求得任命,整顿民军,但未成行,胡汉民已委任张酴村、孙丹崖为统领潮属各军正副司令。“许与余既成、陈涌波等佥谓胡都督不念旧谊,且并不征求众意,遽用局外人为正副司令,咸忿形于色”,“不肯就范”。

       1912年初,惠州民军司令林激真擅自行动,以“就饷”为名,率部由惠州开赴潮州。陈宏萼“带无大兵,止卫兵八十人到汕,故人心不慑,宏萼又欲统一兵权”,而且“安抚不足,故来潮三月,茫茫无秩序,又要取消各司令部长”。陈芸生、许雪秋不服,遂默许林激真来汕。许雪秋等支持林激真人汕的目的是促使“人心不慑”的陈宏萼离开潮汕,使潮汕地区有强有力的人来维持,以保证潮汕稳定,保护革命果实。然而林激真“人汕后,竟对潮汕人民肆意欺压,引起人民反感,加以林为嘉应州人,潮人对之更有地方主义之见”。于是潮汕各属团体及海外华侨、会馆、学校等均函电纷驰,声讨林激真盘踞潮汕,违法乱纪,种种罪恶。林激真入潮后“颇扰商民”,仅驻汕才三月余,商人不堪其苦,费去兵食数十万金。许雪秋是民军司令,与陈芸生等人“都曾领导过或参加过黄冈起义,和农民会党颇为接近,士绅巨贾等上层人物对他们心存戒备,畏之如虎”,许雪秋曾支持林军入汕,因而也颇受林激真扰乱商民罪名的牵连。

        至于论者所言许带兵抄抢商会会长赖礼园家一事,虽见于许唯心(无畏)所撰《革命烈士许雪秋传记》及上海《神州日报》所载,然这些记述也有可疑之处。一是许唯心1947年亦曾写过《许雪秋烈士事略》一文,此文对许雪秋备极赞扬,称颂其革命业绩,只字未提抄抢赖礼园家之事,与传记内容前后矛盾。二是上海《神州日报》远离潮汕,撰文记者是否能真正身临其境,据实记录亦未尽知。三是据《中国国民党史稿·先烈许雪秋传》云:“广州光复,雪秋因事晋省,将军队交其部属海阳人蔡某代率,纪律松弛,不无滋扰,外间颇有烦言,雪秋在省故不知也,即归抵汕头,次日即为吴祥达所害。”所以,纵有许部兵士抢掠之实,亦非他亲自所为

        潮汕光复后,一时派系纷争,造成汕头动乱。孙中山注意到潮汕混乱局面,曾致电省督陈炯明及广东同盟会组织,要求同盟、光复两会协力同心。电文称:“近闻在岭东之同盟会光复会不能调和,日生轧轹。按同盟、光复二会,在昔同为革命党之团体,……两会欣戴宗国,同仇建虏,非祉良友,有如昆弟,纵前兹一二首领政见稍异,初无关于大体。今兹民国新立,建虏未平,正宜协心同力,以达共同之目的,岂有猜贰而生阋墙。为此驰电传知,应随时由贵都督解释调处。同盟、光复二会会员尤宜共知此义,虽或有少数人之冲突,亦不可不慎其微渐,以免党见横生,而负一般社会之期许。”而陈炯明等则不顾劝止,从狭隘的派系成见出发,利用动乱,翦除异己。继1912年初陈其美使人于上海暗杀光复会陶成章之后,在汕头纵容前清降将吴祥达捕杀许雪秋。

        尽管光复会另立总部,但原先加入同盟会的光复会成员,包括章炳麟、陶成章等领导人,并未退出同盟会,他们依旧兼有两会会员的身份。国内各地的光复会员仍继续与同盟会员一道从事革命活动。即使在光复会自树旗帜以后,在重大革命行动中,光复、同盟二会还是互相商量、并肩作战的。陶成章虽有政见与孙中山不合,但他也是“奔走革命十二年。十年中,弃父母妻子于不顾,……生平未濡染丝毫习气。往来皆步行,遇人信义交孚,处几则破衣敝屋。……当此民国成立,竟被匪人谋杀,岂中华民国人民之福哉!”郑云山也说:“陈炯明在继胡汉民担任广东都督后,大肆排斥,以致杀害光复会干部。既损害了革命党的声誉,也严重破坏了同盟会与光复会的关系。”方次石(南冈)时主槟城《光华报》笔政,闻讯大愤,即于《光华报》力辩其冤;并致电陈炯明,请为申雪,陈却置之不理,闻者多为扼腕。

        曾任辛亥革命时潮汕地区第四军司令的张酴村曾写过名为《潮汕光复回忆》的文章,客观公正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形:张酴村在文中没有丝毫攻击谴责雪秋之意,相反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对当时的情况可以有更深的了解:陈宏萼被委为宣慰使还未到任时,张醵村的军队已被调去参加北伐,“此时,这些上层人物见我已调省,陈宏萼未到达,乃由商会等机关推出澄海的大商高绳之(由买办出身,因而致富)为民政长官,暂时担任维护地方之责。高接任民政长官后,即以‘秩序紊乱,无法维持’的危言耸听向陈炯明呼吁”。张醵村又说,当陈宏萼不安于位时,“士绅巨贾亦以地方秩序日趋混乱为名,向各方奔走呼吁。陈炯明循其情,决定采取解散民军的措施,当即委任游击现已反正的吴祥达为潮梅靖主任率部两营开赴潮汕。责令吴将许雪秋、陈芸生、梁金鳌等民军包围缴械,并将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三人就地枪决”。很明显,陈炯明与当时的士绅巨商有着微妙的关系,酴村在文中道出了其中的关节:“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与封建势力始终不能一刀两断,总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他们本身的革命动机就不纯,他们是为我,而不是为人民,所以敌我不分,为了争权夺利,不惜互相残杀。我记得当时拿获陈兆棠时,首先就有邹鲁(后来的西山会议派头子之一)电请释陈兆棠。但陈兆棠在惠州和潮州知府任内,办理所谓清乡,曾残杀无数群众,满手血腥,不为人民所宽恕,终于难逃法网,受到镇压下场。相反,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等革命党人的被杀,却恰恰符合反动封建阶级的愿望。是非得失之间,值得我们从中吸取教洲。…张酥村的叙述中爱憎已然分明,是非得失之间,也是值得人们寻味的。

       民国元年四月,都督陈炯明命吴祥达为潮梅绥靖督办。吴来汕后,对真正导致汕头动乱的林激真不敢抗拒,以好言慰之,并许以20万元送其行。可是凡从前参加革命的会党首领,皆诛杀之。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等曾领导过革命起义的同志,在毫无戒备下遭到惨杀,同志莫不哀痛。冯自由说:“降将吴祥达挟汕尾旧恨忌之,乘雪秋不备,突然派兵围攻,雪秋、芸生、涌波等均被惨杀。事后吴祥达电告都督陈炯明,诬称雪秋等纵兵殃民,故不得已行诛等语。

        冯自由称吴祥达与许雪秋有汕尾旧恨,此话是有根据的。油尾接械之时,涌波等乘轮赴汕尾。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