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秋(二)

辛亥革命网 2011-03-04 00:00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者:周少川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许雪秋(二),
 

 

       清兵在沿海一带加紧严密巡视,接械之事根本没有可趁之机。1907年6月4日,潮海关税务司夏立士致赫德第3632号呈日:“最近从北方传来关于查获枪械的消息,又引起官场极大的恐慌。目前正进行着频繁的活动。本地官员和我接到总督的紧急公文和电报,命令严格搜查违禁品,海筹号和海荣号巡洋舰奉命沿海岸巡逻并监视船的行动。”看来,清政府对沿海之事早有防范,接械失败并非偶然。幸运丸于初七日清晨脱离汕尾抵达香港之后,冯自由即邀胡汉民、萱野及惠州同志温子纯、曾捷夫、曾仪卿等在机关部讨论补救办法,决议选择惠州平海为第二次卸械地点。正在筹备中,驻香港日本代理领事忽以电话召集山下汽船会社经理人到署,谓港督得粤督电,称有日本商轮代革命党人载运大批军械至港,请扣留私运军火之船。日轮遂“不及尽卸存煤,匆匆返日”,更不必说顺利卸械了。

       于是,由同盟会南洋支部领导人胡汉民等亲自负责的二次按械亦告欠败,但“各方咸归咎于雪秋之筹备不善”,对雪秋而言,未免过于苛责。胡民在《购运军火的失败》一文中写道:“许雪秋者,他是一个奇人,为会党江湖之流所推崇的。这种人本来不一定懂得革命,他们的投身到我们革命团体,不过是出于愤激,或者有什么野心也不定规。”许雪秋早在1902-1903年间结识了到南洋鼓吹革命的黄乃裳,从此倾心革命,立志“逐满兴华”,并非不懂革命。作为同盟会的领导人,胡汉民对同志的态度如此鄙薄,话语如此苛刻,实为偏激之见。胡氏在其《自传》中又称:“许雪秋者,一浮浪子弟……既以豪纵倾其家,而结纳亡命,遂有异志。”他竟将辛亥革命志士(很多后来成为革命烈士)称为“亡命”,实为诋毁崇高革命之言。文中称“来船候之三日,许仍彷徨无措”,也属误载。冯自由《革命逸史》记载为“停泊三小时”,或“在此停留半日”,其他文献均采此说,从具体情况的分析来看,也应本冯氏之说。胡以为雪秋去河内向汪精卫报告事实是“欲卸责于余”,于是作万言报告书给汪精卫,将汕尾接械过程中的错误全归于许雪秋。虽然,汪针对此事曾作答书劝胡“企兄不以精明者流于刻薄寡思”,但胡仍旧对雪秋的印象很坏,并在孙中山先生面前及同盟会之中极力贬斥许雪秋。这是许雪秋失望无奈之下转向光复会的重要原因。

      第二,加入光复会后,许雪秋的活动。

      汕尾接械失败后,许雪秋仍“志不少懈”重赴南洋筹款以图再举。但南洋“所相识热心国事之同乡,多成强弩之末,无可设法。以是淹留数月,一筹莫展”。南洋热心革命的华侨如林义顺、林受之、陈楚楠、张永福等人,为支持国内的起义,已毁家纾难,几近破产,所以他的筹款一连几个月没有任何进展。

      许雪秋流亡南洋后,因家产被清政府抄没,个人只能靠卖药为生。黄冈起义失败后,随许逃亡到南洋二三百人,同盟会在安排这些人的生活上也发生困难。1908年3月,孙中山由越南至新加坡,正锐意经营钦州及河口军事,无余力帮助雪秋再举。

      由于当时负责同盟会南洋支部的胡汉民将汕尾接械失败的责任尽诿于雪秋一人身上,在万言报告书中片面夸大事实,在孙中山先生之前极力贬斥许雪秋。于是,孙中山在致萱野长知的信中说:“其时已了然于东事之失败,其责任全在许雪秋一人:……而且雪秋关于潮事至此已三度失败矣,伊自乏条理,而其左右如李子蔚、林壑松辈才尤劣下,放此后各事不敢复用于雪秋。”

       自接械失败后,许雪秋已不复为孙中山所信任,万分失望的情况下,为了寻找革命出路,只好转向当时也主张反清革命的光复会。胡国枢《光复会会员名录》所附首批名单有324名会员,其中有许雪秋和陈芸生二人,但是他们没有任职,只是普通成员。张篁溪《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526 -文提到陶成章的活动安排:“以何剑非为招待员,在爪哇以谏他里魏木兰、也班许绍角两处为机关所,与南洋志士如陈吉宾、何根基、曾赞卿、梁玉田、邹元彩、何德南、蓝亦凡、蔡公哲、胡子春、刘维东、徐伯如、李弼公、陈芸生、陈百鹏等通声气。”在这些安排中,不见许雪秋的名字,说明他加入光复会后,并没有成为光复会在南洋活动的骨干分子。至于陶成章在南洋反对孙中山,抵制同盟会筹款,许雪秋也未直接参与其事。

       1907-1909年间,因经费问题引起了陶成章等人的两次倒孙风潮。1908年陶成章得范拱薇之助,易名唐继高,到南洋筹划经济,欲向华侨募捐,“请孙某为之介,孙某不许”。由于陶成章不是为同盟会去募款,因而在南洋的同盟会干部“以党章不许私人向会员筹饷”为由,极力加以阻止,引起了陶成章与同盟会的对立,“成章知孙某难于共事,遂决计独任艰巨”。1908年9月,陶成章、李燮和等起草了一份《孙文罪状》,捏造种种罪责,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掀起了第二次“倒孙”风潮,指责孙中山犯有“残贼同志”,“蒙蔽同志”,“败坏全体名誉之罪状”三种十二条,要求东京总部“开除孙文总理之名,发表罪状,遍告海内外”。黄兴对此坚决抵制,澄清事实,为孙中山赴活动扫除障碍。陶成章声称同盟会干部措置失当,另用光复会名义自行募捐,并且开始在南洋各地建立光复会的组织。第一次“倒孙”,许雪秋还未加入光复会。第二次“倒孙”也未见有关于许雪秋直接参与的记载。

      许雪秋加入光复会后,“自是息影南洋者三年”,至辛亥九月,“始偕陈芸生、陈涌渡等回粤组织南路进行军,光复潮汕,设司令部予汕头旧道署”,对光复潮汕地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陈炯明从狭隘的派系成见出发,为了排斥异己,竟委任刚剐反正的清朝总兵吴祥达为潮梅绥靖主任,率两营兵力赴任,将许雪秋、陈芸生所部包围缴械,逮捕许、陈立即将两人枪杀。“这种残害革命党中别派势力的行弪,当时人们就已痛惜地指出是‘革命成功,革命党人死亡’,既损害了革命党的声誉,也严重破坏了同盟会与光复会的关系”。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