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全:辛亥反正第一人(4)

辛亥革命网 2011-02-28 00:00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朱宗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程德全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政坛奇才。可惜,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程德全这个人的介绍几乎没有。今天讲一讲这位穷秀才发达的故事,借以了解

  1911年11月21日,张謇到苏州主持了省议会开幕式,程德全即请张謇代理都督,自己则于22日抱病前往高资(位于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建制于宋代,系江南名镇)前线视师,发表誓师词,并抵达前沿劳军。当时,上海起义成功后,苏浙各地相继响应,组成苏浙联军,进攻负隅顽抗的南京清军。张謇希望程德全在前线立功,出任苏宁统一的江苏都督。但程自己的军事力量薄弱,还没有力量驾驭革命多年、派系分立的联军将领。1911年12月2日,联军攻克南京,镇军将领林述庆自称都督,与联军总司令徐绍桢发生冲突。当时程德全正到达上海与各方商量政局,各方达成一致,公推程德全为江苏都督,请林述庆进兵临淮,以解决南京方面的纷争。程德全在反正后的一系列政治措施,深得革命党人的信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难以履行政权,只得称病退出

  程德全既得到同盟会领袖的支持,遂于12月5日晚从上海前往南京。宋教仁也到南京协同调和诸军,说服林述庆将行政权力移交给程德全。翌日,程通电就任江苏都督,并着手组织都督府,以宋教仁为政务厅长。但不久宋教仁即回上海处理革命阵营选举大元帅一职的纠纷,而南京军队纷扰,饷源缺乏,林迟迟不能出师,继续控制南京地方权力,程德全难以履行江苏都督的职权。至12月9日,程也不得不离宁赴沪。

  为了整理革命后的南京秩序,12月15日夜,程德全再次偕同汤寿潜、陈其美赴宁,力图整顿南京秩序,调和诸军,组织政府。张謇也于17日到达南京,目睹“客军纷扰,居民大恐”的局面,束手无策。程德全无法维持南京秩序,于18日愤愤离宁,重回上海,称病不出。革命方面一时缺乏权威,无法整理南京秩序。程德全在张謇的支持下统一江苏行政的计划一时受挫,但这一政治集团也在革命后的江苏地区显示出了相当的力量。

  1912年1月1日,江苏省议会推庄蕴宽代理都督,接替程德全。1月3日,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任命程德全为内务总长。程遂卸江苏都督职务。当时,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了一批同盟会员次长,掌握实际权力,被讥称为次长内阁。程作为非同盟会总长,并未到南京就任。

  对政党活动的认识

  当然,程德全并没有停止政治活动。他在前清时,就认识到国家立宪就需要组织政党。而这时光复会会长章太炎和孙中山有分歧,也在组织政党。于是,两人合作,于1月3日宣布成立中华民国联合会。

  但很快,程德全就体察到中国政界的落后与幼稚无知,无法履行政党政治的职责。他劝章太炎遇事平心,勿逞小忿,但章胸襟狭小,绝不见听,两人无法合作,程即退出了由联合会改组演变而来的共和党,与副总统、湖北都督黎元洪组设政见商榷会,但也没有成功。后来,程德全在给黄兴的一封长电中说:“近日实无所谓政党,不过一二沽名之士以党名为符号,而一般无意识之人从而附和,自命政党,居之不疑,叩以政见,毫无所有。德全前之脱除共和党籍实由于此,后之组设政见商榷会亦由于此。”后来张国淦正在组织民主党,程告诫说:“智识幼稚,如吾国是,则党派实不应发生太早,由此点思之,吾国至少非有五年或十年之预备,不可言党也。”这是对国情的清醒认识。当代知识分子观察、评论这段历史,应该好好体察当时人的真实体会,而不要单纯地从事理论逻辑推理。

  脱离政坛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除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经在南京的临时参议院通过,接收了南京政府,迁往北京。程德全当时没有职务在身,准备前往国外游历考察。但时局还不允许他赋闲。由于代理江苏都督庄蕴宽能力薄弱,无法控制复杂的政局,各界迫切希望程德全复出。4月13日,袁世凯任命程德全为江苏都督,移驻南京。程德全在张謇的支持下,完成了江苏的统一。但江苏地区也是革命力量雄厚的地区,程德全作为中间派的政治领袖,以雄浑的魄力、灵敏的手段、公正的宅心,努力维持政局和社会的稳定,赢得了社会的称颂。同时,他在全国的纷扰中努力调和南北矛盾,是中间派的重镇。

  由于袁世凯蓄意武力统一中国,南北终于决裂,爆发了二次革命战争。袁世凯派遣北洋军队和张勋所部南下。程德全已经无能为力,被迫下野,脱离了政坛,闭门颂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