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全:辛亥反正第一人(3)

辛亥革命网 2011-02-28 00:00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朱宗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程德全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政坛奇才。可惜,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程德全这个人的介绍几乎没有。今天讲一讲这位穷秀才发达的故事,借以了解

  携手张謇,应对时局

  程德全在政界资历很浅,实力不雄。而张謇在地方上声誉很盛,实力雄厚,但两江总督张人骏不支持立宪运动,与张謇政见不合。程德全和张謇两人原本不认识,没有私交。1911年政治危机加剧的时候,两人开始互相取暖,合作应对时局。1911年2月18日,张謇到苏州会晤了程德全,从此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江苏官绅,形成了一个应对危机的政治集团,程德全成了这一集团在政治上的操盘手。

  武昌起义爆发后,程德全打破了一段时间的沉默,连续上奏清廷,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以争取人心,挽救危机。他在1911年10月13日致内阁电中指出,革命党人勇敢举义,“内由于政治改革之观念,外由于世界潮流之激刺”,“此非朝廷果有尝胆卧薪之意,草泽恐有前仆后继之虞”。程德全虽然仍然是为了“消弭革命”,但已经扬弃了“忠君爱国”的观念,为后来的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清廷发出最后忠告

  武昌起义爆发时,张謇正好从北京南归,到武昌乘轮船回江苏,在轮船上目睹了武昌起义的景象。他到达南京后,即去会见两江总督张人骏,要求张出兵援鄂,并速定宪法。张人骏断然拒绝了张謇的要求,使张謇深感危机的严重性,不能不另谋他策。

  程德全获悉张謇回到南京后,即电邀张前往苏州,共谋应对时局的方策。1911年10月16日,张謇赶到苏州,程德全非常赞成张謇的政治主张,嘱咐张为自己起草奏稿,张即带了两个年轻人雷奋、杨廷栋连夜起草,到12时脱稿。这份奏稿措辞一反常态,十分激越,强烈要求说:“拟请宸衷独断,上绍祖宗之成法,旁师列国之良规,先颁明诏,宣布德音,解免亲贵内阁,钦简贤能,另行组织,代君上确负责任,庶永保皇族之尊严,不至当政锋之冲突;并请下诏罪己,其酿乱首祸之人,亦即降旨予以处分,以谢天下。然后定期告庙誓民,提前宣布宪法,与天下更始。”由于得不到各省督抚的响应,迟至10月22日才电致内阁入奏,已经不可能发挥作用。这是程德全、张謇对清廷的最后忠告。

  1915年,杨廷栋从箱子里翻出了这份草稿,请吴湖帆绘画装裱,张一鹏题名为《秋夜草疏图》。1916年3月,杨廷栋向程德全出示了这幅《秋夜草疏图》,程写了自跋:“辛亥八月后,吾苦苦劝谏,奚止此一疏?乃反复敷陈,卒不见听。国体改革以还,日相寻于哄争猜忌之域,吾时于两方谆切劝解,亦均不见听。岂天之不悔祸,抑我之诚不足以感人也?驯至今日,纲纪凌夷,道德灭绝,人民困于水深火热,几不可一朝居。呜呼,既无以对故君,复无以对国人。罪深孽重,夫复何言?丙辰三月杨君以此卷见示,勉书数语以归之。素园居士。”他仍是以生灵为念。

  他们是在对清廷尽心而已,已经明白清王朝已无可救药,国家前途只有另谋生路了。程德全和张謇的合作,为他们走向与革命党合作,在江苏开辟一个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回天乏力 毅然反正

  于是,程德全开始改变施政方针,不再以从事变革,挽救清王朝为目标,而是以维持地方秩序,保护地方经济和人民安定的生活为目标。他先通电江苏各属令赶办团防,以固结民气,保卫治安,“振尚武之精神,弭无穷之隐患”,维持公共治安。上海民军起义之际,他答复上海道刘燕翼的告急电说:“目前以保全中外商民产业为第一要义,即速邀集地方绅商会商各国领事,设法维持,无任糜烂。此间无军队可派,候督院示复遵照。”这是上海光复的一天了。

  上海起义发动后,苏属士绅已屡次协议,决定宣布独立,正在推举代表,进谒抚院。1911年11月3日夜,有民军五十余人由沪专车赴苏,先赴枫桥新军标营,宣告一切,共表同情。民军进城之后,径往抚院请见,共相推戴程德全反正。程德全宣言:“当此无可如何之际,此举未始不赞成,务必秋毫无犯,勿扰百姓。”于是民军将江苏都督印呈进,程至此不得已而受之。程德全既宣布独立,作为第一个反正的前清大吏,也引起一部分革命党人的不信任,流言盛行,局势动荡。于是,程德全镇静如常,果断地采取了两个措施:一面理去自己的辫发为人民倡,也表示自己的革命决心;一面收集院司各种印信,销毁于都督府大堂,与旧体制割断联系。万人共见,各种谣言于是杜绝。

  与革命党人推诚合作

  苏州独立后,以张謇为民政长(未到任),张謇一系的立宪派后起之秀,杨廷栋(翼之)、沈恩孚(信卿)、雷奋(继兴)、黄炎培(韧之,黄也属同盟会)等都参加了都督府的工作。1911年11月9日张謇到达上海,热衷于组织临时议会。程德全也参与了新国家的体制建设工作,11月11日,程德全会同浙江都督汤寿潜致电沪军都督陈其美:“吾国上海一埠,为中外耳目所寄,又为交通便利、不受兵祸之地,急宜仿照美国第一次会议方法,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总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妥善方法,以期保疆土之统一,复人道之和平,务请各省举派代表迅即莅沪。”11月13、14日,连续两天会议,通过陈其美召集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同时,张謇也在努力争取袁世凯反正。张起草了《拟会程德全属杨廷栋进说袁世凯》,劝袁反正:“其必趋于共和者,盖势使然矣。分崩离析之余,必求统一维持之法。謇最近一电,不独审势而云尔,实舆论之大同。虽贲育之勇,不能收已发之弩;孔孟之圣,不能回东逝之波。以公之明,讵不察及,愿公以犬马土芥之喻,与水土社稷之训,参互观之也。孟子不王周,故崇伊尹为圣;船山内中国,故斥余阙非忠。抑愿公之证其通矣。至于华盛顿传,则世多能道之,亦公所谂,不以烦听。”程德全以前清大吏反正,处嫌疑之地,在控制政局上处境困难。1911年11月11日,他向张謇求援说:“弟勉力支撑,现已告竭;公迟迟其行,如有破裂,不敢任咎。祈速命驾前来,即日交代,得公镇抚,不唯各方面疑团解决,且须速商各都督推举临时大统领,方于时局有裨。弟忍死以待,迟恐无及,不忍多言。”但张謇不愿当政界要冲,仅将前清谘议局改组为民国省议会。为了缓解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11月14日,程又致电各省都督:“大局粗定,军政民政亟须统一,拟联东南各军政府公电恳请孙中山迅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以一事权。”这是与革命党人的推诚合作。同时,张謇一系全力推动程德全统一江苏,唐文治领衔上书陈其美说:“文治等又有言者:‘值兹大局尚未全定,军事计划自必特别注重,因以上海为重镇。若夫其他行政事宜,尽可统全省为一致。今苏垣恢复后,各军队及各属士民公推程都督主持一切,诚足以副全省之望。文治等深知程都督热心国事,锐意改革,旧日各督抚无可与之并立者。上海亦苏省之一部分,若行政亦经分立,殊与全省统一有碍,拟请从长计议。’”陈其美复函表示:“苏省敉平后,民政各事,自以由程都督统辖为宜。惟应今日之情势,驻沪各军,不能不有所统摄,故敝处专注重于进取事宜。”陈的承诺,稳定了程的地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