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辛亥元勋张培梅(2)
辛亥革命网 2011-05-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大龙 查看:
张培梅
在一年多的征蒙作战中,张培梅有勇有谋,每战必身先士卒,多次克服险情。一次,张培梅率一团士兵抵挡数千敌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张培梅派数十人潜至敌军背后山上,将树木伪装,又故意打枪诱敌。敌人闻声远望,见满山尽是军队,慌忙掉头全力攻夺山头,张培梅又派数十精锐尾随其后,痛击敌军,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敌人不明真相,很快被全歼。又一次,张培梅率部与蒙军鏖战,士兵们一天没有东西可吃,他便亲自冒险到村子里寻找食物,回到阵地后先分给士兵吃,自己吃在最后。士兵们感动之余,全力投入战斗,很快取得胜利,并为以后的征蒙战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7年,张培梅出任阎锡山都督府参谋长。五月,西安警备司令郭坚受陕西都督陈树藩唆使,率兵东渡犯晋。张培梅受命任晋军总指挥,抗击郭军,经两个月交战,将其击败。七月,张培梅又以晋南镇守使驻守平阳(今临汾),绥靖地方,提倡实业,兴办学校,还曾亲自担任平阳某校体育教师,以军队严明纪律管理学生,鼓励学生强身勤学,为国效力。1924年,张培梅调任正太铁路护路司令,驻防石家庄,收到家书也不启封,专心任职。1926年四月,冯玉祥国民军在奉系张作霖和直系吴佩年的联合压力下,被迫退出北京,西走归绥。阎锡山与奉直两系联合,拟定晋军兵出大同袭击国民军后路。五月,国民军西路与晋军在丰镇、柴沟堡(今河北怀安)一线拉开战幕。此时已调回山西的张培梅亲随阎锡山到大同督战,并到前线视察,后晋级中将。
1928年九月,绥远改省前夕,阎锡山以张培梅威名素孚,众望所归,委以绥远都统职。但张培梅却以“无德又无才,尤无功”为由,坚辞不就。张培梅秉性刚烈,遇事常与阎锡山有争执,更与阎锡山身边阿谀奉承之徒不睦,于是二次解甲归里。
张培梅家世耕读,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在外任职亦不追求奢侈豪华,退居故里更是衣食住行一切从简。他还经常躬亲稼穑,亲执犁锄,俨然一位老农。平时除用心研读兵书外,张培梅还特别注意身体素质的锻炼,每天鸡鸣即起,绕村步行十几里,风雪无阻。盛夏,赤臂迎坐骄阳下,严冬,疾步驰行雪地中。有人不解其意,问他何不安于享受,自找苦吃,张培梅回答道:“强邻压境,国难方殷,卫国抗战,正需军人,吾军人也,平时若不习于寒热饥渴,则战时何以胜敌人?”“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后,张培梅愤慨之余,更专心研探兵书,以求克敌制胜之法。
抗战全面爆发后,平津很快陷落,大同失守,晋北岌岌可危,张培梅遂向阎锡山上书请战,阎锡山以其治军有方,执法如山,在军中很有威望,委以第二战区执法总监重任。张培梅上任后,随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行营由太原移往抗日前线的代县太和岭口,在前线见到了周恩来等中共人士,听取了中共对抗战的意见。同时,他又与援晋国民党中央军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磋商兵略,认为敌我兵器优劣悬殊,欲要胜敌,士兵必须殊死效力,战术上则应多采用夜袭战。作为执法总监,张培梅组织执法队,在各个战场督饬军队作战,严肃军纪,凡私自撤退者就地正法。雁门关、茹越口失陷后,繁峙代县告急,张培梅绕道返回太原。此时,前线紧张,后方恐慌,溃兵散卒劫掠扰民,张培梅一面严令第19军军长王靖国在崞县死守,堵击日军,又与原平守将姜玉贞亲谋坚守计划,一面严厉惩处代民将士,安定后方秩序。
11日初,忻口、太原相继失守,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行营撤至临汾。张培梅与赵戴文坐镇隰县,督军御敌。1938年二月,日军大举进犯晋西,王靖国奉命据守隰县以北之石口镇,张培梅亲往前线商谈军务,并要王靖国坚守三日,结果第二天王靖国就擅目放弃石口防线,导致晋西各要隘相继陷落。张培梅为此大怒,一定要按军法从事,处决屡次违反军令赔误战机的王靖国,但王靖国是阎锡山的亲信,在阎锡山的庇护下早已逃之夭夭。张培梅一向以赏罚严明而闻名军中,抗战以来,督师作战颇有成效,但上年第61军军长李服膺因故战败时,张培梅认为李服膺本人无罪,要求从轻处理,结果还是被阎锡山判死刑;如今王靖国确属死罪,阎锡山却百般袒护,使之得以逃脱,张培梅气愤不过,认为自己身为执法总监,然罚不严,赏不明,不能执法于辱命之士,便是失职,无颜再见军中将士,便于1938年2月25日中午借故支走身边随员,又给阎锡山写了一封告诫信,随后服毒自戕。当随员发现后,曾请赵戴文前往劝进解毒药,但被张培梅拒绝。第二天,部队由隰县午城镇移抵大宁县,张培梅于当日上午在大宁县城身亡,时年54岁。
张培梅一生,戎马倥偬,宦海沉浮,每受命于危难之际。廉洁奉公,恬淡名位,治军严明,信赏必罚。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大多抗战不力的情况下,张培梅能亲上前线,严厉督师抗战,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