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要塞司令李明扬(2)

辛亥革命网 2011-07-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我群易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3年7月,李烈钧等国民党人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成果,反对袁世凯的独裁,在湖口组建了讨袁军司令部,发动了“二次革命”。时任赣军第十团团

  湖口地势险要,有石钟山、马当等要塞炮台封锁鄱阳湖口,又有战舰在鄱阳湖内严阵以待。敌人的舰只无法通过,在岸上的敌军相隔太远,枪炮够不着,无可奈何。可是想不到却因为叛徒出卖革命,使讨袁军误中奸计,措手不及。原来,北洋海军派了几艘军舰前来进攻,而李烈钧却认为这批舰队的指挥官、海军部次长汤芗铭是同盟会的老同志,是率部起义,倒戈讨袁。因此,当舰队经过马当要塞时,江防部队为免发生误会任其通过,舰队驶至湖口炮台,讨袁军还吹号表示欢迎。岂料汤芗铭是个可耻的叛徒,号声未绝,舰队就向炮台开炮,掩护舰上所载一旅北洋军登陆猛攻。在敌海陆军联合进攻下,驻守湖口的讨袁军水师都是小舰艇,炮的口径和射程有限,抵挡不住,自己的炮台打了几炮后却不再开炮。蔡锐霆和李明扬均赶往炮台查找原因,原来是炮台军官受袁世凯收买,并已按叛徒陈廷训的误指使将大炮破坏,造成炮台士兵哗变。

  湖口失守,大大挫伤了讨袁军的士气。两路陆军也全面溃退,李明扬率部掩护李烈钧且战且退,撤回南昌。南昌一片混乱,无法组织抵抗。讨袁军残部千余人,由樟树、临江、安源退往湖南,李明扬随李烈钧乘日本轮船逃往日本避难。在日本流亡期间,李明扬没有生活来源,李烈钧每月给他15块银元。

  1914年,在孙中山先生的亲自安排下,李明扬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学习军事。1915年底回国,任护国军第2军总司令部少将高参,后兼任警备团团长,1920年任赣军第1梯团司令,不久任任建国赣军司令(驻粤赣军总司令)。李明扬对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才干和人品十分钦佩,邀请周恩来去建国赣军广州北郊驻地作演讲,宣传革命思想。李部当时虽仅有3000余人(对外号称两个旅),且枪支陈旧,但官兵们全是江西子弟,彼此团结,士气较高。尤其难得的是,李明扬不开小灶,与官兵们同桌进餐。他这种官兵平等的作风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成为好友。周恩来在与陈延年、苏兆征、萧楚女等战友开会讨论党的工作时,曾两次说起李明扬。他说:“李明扬这个人正派,懂军事,在军界资格老,很值得争取,至少要争取他成为我们可靠的朋友。”1925年春,李明扬的独子李广生在广州被土匪绑票。周恩来闻讯后,立即打电话向李明扬表示慰问,他还发动广州工会、妇女会和农会组织的同志打听李广生的下落。不久,农会的一位妇女干部发现了绑匪的踪迹,经军警部门的努力,李广生安全获救。周恩来的热情相助,令李明扬大为感动。

  1926年初,李明扬作为驻粤赣军总司令参加北伐,北伐前夕,他在广州一家酒楼与周恩来饯别。李明扬率部参加了攻克南昌和九江的战役,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九师副师长兼二十六团团长,由于李在北伐中屡建战功,又晋升为第九师师长、第三十一军中将副军长。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合,李明扬时升时降,调动频繁,先后在海州、杭州、蚌埠以及河南与湖北段的平汉铁路沿线等地驻防。1930年又调镇江,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处处长。

  李明扬很讲义气,在国共分裂前后,曾多次帮助周恩来和其他中共党员摆脱敌人的追捕。

  1927年3月中旬,总司令蒋介石越过朱培德军长直接给李明扬下命令,要他立即逮捕26团政治教导员王尔琢和营长宋和荃等14人,罪名是“图谋不轨,危害军事”。李明扬想起了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交情,考虑再三,决定抗命,冒着得罪蒋介石的风险,放走王尔琢等共产党人。李明扬叫副官请来王尔琢,让他看了蒋介石的密电,给王尔琢200块大洋,叮嘱其立即回部队通知宋和荃等人,待天黑后速来团部集合,由李明扬亲自带卫队排护送他们出9师防区,再设法转道去汉口(后任叶挺第25师74团参谋长,参加了南昌起义)。王尔琢匆匆告辞后,李明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委派身边的文书官徐彬如(李明扬的表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骑马去通知7师党代表吴绩熙、军党代表朱克靖等人,要他们务必提高警惕,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变。事后拍电报给蒋介石,推说王尔琢等人事先已闻到风声,主动脱离了部队,现去向不明。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蒋介石在全国掀起了反共高潮。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各地军警四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左派进步人士。李明扬当时任第9师师长,他无意反共,遭到蒋介石的疑忌,他的部队被蒋调往安徽当涂县驻扎。不过,蒋介石想解决这支部队还是不太容易,因为朱培德和副军长王均两人都没明确表态(王均和李明扬还是连襟)。不久,第9师又奉调回赣北。

  李明扬在白色恐怖面前,为好朋友周恩来的安全担心,听说周恩来在上海被扣押,李明扬密派徐彬如携一大笔钱去上海,设法营救周恩来。他还给驻上海的第32军周凤岐部师长池雨田写了封密信,交给徐彬如带去。信中请他看在旧日同在赣军共事的情分上,设法保释出周恩来。

  徐彬如办事精细,他在上海多方打听,总算了解到实情:一度被扣押的周恩来,经在第一军中任中级军官的几位黄埔学生搭救,已安然脱险。后来,徐彬如将500块大洋交给周凤岐部总务处包处长(此人也参加了营救周恩来脱险的行动),请他设法转交给周恩来,并转达李明扬的口信:如条件许可,脱离虎口后请到九江避一避,李明扬可提供安全保障,并设法护送他去武汉。10年后国共合作抗战,周恩来托国民党左派人士、安徽战地委员会副主任朱蕴山捎信给李明扬,说他当年收到了那笔钱,还用这笔钱救出了两位身陷囹圄的同志。

  1937年,李明扬应李宗仁之邀任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兼江苏省政府委员,江苏徐州督察专员,徐州防空司令兼苏北第二、第四游击区总指挥官。他赞成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徐州沦陷后他赴苏北泰州任鲁苏皖游击总指挥。新四军挺进苏北时,陈毅带着毛泽东、朱德致李的问候信,亲赴泰州拜访李明扬。周恩来也在陈毅、李明扬之间起了重要沟通作用。周恩来和李明扬在大革命时期建立起的情谊,为陈毅、粟裕与李明扬的统战关系奠定了基础。李明扬表示:“抗日我干,打内战我不干。”同意借道让新四军东进。1941年副总指挥李长江变节投敌,李明扬率领第四纵队、教导大队,到里下河地区坚持抗日。1945年5月28日,日军包围了李部驻地唐家甸,李被捕,关押在上海。他拒绝日、伪劝降,直到日本投降才获释。抗战胜利后,李明扬任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淮南行署主任。他反对打内战,主张国共两党和谈,与周恩来、陈毅、粟裕的联系从未中断。这自然又激怒了蒋介石。李明扬曾两次遭国民党特工暗算,每一次都死里逃生。

  1949年初,李明扬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受国民党政府委派,至苏北与中共进行和谈,在徐州贾汪起义。解放后,他担任了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51年,李明扬过60岁生日,上海市长陈毅特地前往祝贺,还转达了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祝贺。不久,李明扬举家迁往南京,他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农林厅厅长等职。上世纪50年代,李明扬进京开会时,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两次在家中宴请李明扬,共叙几十年的友谊。

  1965年夏,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的李明扬携妻、女重游九江。李明扬特邀请江西省政协常委伍毓瑞和“二次革命”湖口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蔡锐霆的侄女蔡脱姮到庐山聚会。伍毓瑞和李明扬都是当年赣军的团长,一起参加湖口起义,曾并肩作战。两位老人连续几天回忆当年随李烈钧、蔡锐霆一起兴兵讨袁,在湖口、姑塘、八里坡、樵舍等地与袁军激战的经历,慷慨激昂。特别谈到江西反袁最坚决、被袁世凯点名重办和通缉、讨袁失败逃亡日本后又回国策划起义而被袁世凯杀害的蔡锐霆,以及为激励部下斗志举着指挥刀冲锋在最前面、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第九团团长周璧阶时,感慨万分,思念不已。

  “文革”时李明扬居住在北京,除了参加重要会议和国庆观礼之外,不问政事。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周恩来出面干预,让他渡过了难关。李明扬写信告诉蔡脱姮说:“在中央和总理的保护下,我是极少数几个没有受到批斗的人之一。”

  1978年11月17日,李明扬在北京逝世,粟裕为其主持了追悼会。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