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要塞司令李明扬

辛亥革命网 2011-07-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我群易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3年7月,李烈钧等国民党人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成果,反对袁世凯的独裁,在湖口组建了讨袁军司令部,发动了“二次革命”。时任赣军第十团团

  1913年7月,李烈钧等国民党人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成果,反对袁世凯的独裁,在湖口组建了讨袁军司令部,发动了“二次革命”。时任赣军第十团团长的李明扬被任命为湖口要塞司令。

  李明扬(1891-1978),原名敏来、逊吾,字师广,安徽萧县人,生于1891年2月27日。清朝末年,他考入新式陆军学堂,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明扬参加了江苏起义军援鄂支队,在武昌结识了率领江西起义军援鄂的李烈钧和蔡锐霆,出任五省援鄂联军司令李烈钧的护卫大队长。1913年随江西全省水巡总监蔡锐霆到九江,任江西陆军步兵10团团长兼湖口要塞司令,参加“二次革命”。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9师参谋长兼26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冬任北伐军东路先遣军司令。1927年6月任第31军中将副军长,同年秋任独立第1师师长。1928年3月任第17军副军长兼2师师长。1929年冬任第1军副军长。1930年3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保安处处长,1933年被免职,在上海闲居。1937年11月任第5战区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1938年1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江苏省第9区(徐州)行政督察专员和保安司令,徐州防空司令兼苏北第2、第4游击区总指挥,1943年11月任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长江下游挺进军总司令和江苏特别区主任,1945年2月任第10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下游挺进军总司令和江苏淮南行署主任,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抗战胜利后任驻上海受降代表。1946年因通共嫌疑被软禁,被保释后赴上海经商。1949年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并受国民党政府委派,至苏北与中共进行和谈,在徐州贾汪起义。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农林厅厅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1978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

  1912年12月,因为九江镇守使戈克安投靠了袁世凯,长江沿岸和鄱阳湖口炮台要塞的几千炮兵和守卫部队都被曾任炮台司令的戈克安控制,江西内河水师也被戈克安控制了一大半,江西都督李烈钧发展国民党力量、抵抗袁世凯的政令不得实行。为了夺回内河水师及沿江炮台要塞的控制权,守住江西的北大门,李烈钧任命敢打硬仗的蔡锐霆(原任江西都督府参军长)为江西全省水巡总监(内河水师的最高长官),节制马当和湖口东、西沿江炮台。因为内河水师大本营在湖口,当时蔡锐霆身边只有当参谋、军需、文牍、护兵的三个弟弟和几十个宜丰乡亲,李烈钧就派自己的护卫大队长李明扬(也是李烈钧和蔡锐霆的义弟)率领一连卫兵护送蔡锐霆前往九江和湖口上任。

  1913年1月15日,李烈钧向日本订购的七千支枪械及一批子弹运抵九江,袁世凯获悉后,以“擅买军火,危害治安”为借口,密令九江镇守使戈克安将装运军火的日本货轮扣留,并派军舰前往接管。蔡锐霆和李明扬等人刚到九江,得到李烈钧的通知,立即赶到江边,率百余人屯扎岸上,声言如改装运,即开炮攻击,双方剑拔弩张,僵持不下。1月27日,海军“楚谦号”军舰奉命提取枪械,蔡锐霆和李明扬两人在身上绑了10颗炸弹,亲自划小舟登上楚谦舰,以掷弹同归于尽相威胁,迫袁舰离境返鄂。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孙中山看透了袁的真面目,主张立即武装讨袁,但黄兴等国民党领导人主张通过法律解决,李烈钧也拿不定主意。各省掌握军权、政权的国民党都督,也都增强实力准备应变。3月27日晚11时,蔡锐霆率兵二连袭占湖口炮台,正式到水师司令部湖口大本营上任,接掌了水师和沿江炮台的指挥权,李明扬被任命为湖口炮台司令,使九江革命势力大涨,投靠袁世凯的九江镇守使戈克安成了光杆司令。结果,袁世凯只好叫戈克安离职赴京。李烈钧为了进一步加强九江和湖口的革命力量,抵抗南下的袁军,将九江镇守使卫队改编为江西陆军第九团,将湖口炮台守卫部队改编为江西陆军第十团,任命李明扬为江西陆军第十团团长。蔡锐霆也从全省内河水师抽调精锐,集中到湖口组建“调训团”,使湖口成为讨袁的大本营和二次革命的策源地。

  “二次革命”即湖口起义前夕,袁世凯向国会参议员蔡突灵(蔡锐霆的胞兄,李明扬的义兄)许以高官厚禄,要蔡突灵劝服胞弟蔡锐霆归附,同时去说服李烈钧、李明扬等人。蔡突灵面对袁的引诱,心不动摇,一面敷衍应对,一面秘密传递情报给李烈钧和蔡锐霆。时至6月,形势严峻,蔡突灵又潜回江西,陪同被袁世凯免职的李烈钧到上海找孙中山、黄兴等国民党领袖商量对策。因孙中山去了澳门,李烈钧留在上海等待,蔡突灵从上海回到九江,与盟弟林虎(第1旅旅长)、周璧階(第9团团长)、李明扬(第10团团长)、卓仁机(机关炮大队长)诸将商决讨袁大计,然后又赶到湖口水师大本营,与弟弟蔡锐霆约定,待李烈钧由上海返回九江,即起义师宣布讨袁。蔡锐霆、李明扬等主战将领在李烈钧卸职离开南昌前往上海路过湖口时,就建议立即起兵讨袁,李说要去上海与孙中山、黄兴商量。后来见李烈钧久去不回,李明扬又代表江西的主战将领到上海催请李烈钧回赣主持大局。

  李烈钧7月8日赶到湖口,组织了讨袁军司令部,李烈钧任江西讨袁军总司令,蔡锐霆任副总司令,耿毅任参谋长;林虎、方声涛为左、右翼司令,指挥陆军;何子奇为湖口守备司令,邓文翚为湖口守备副司令,指挥水师各舰艇、炮台和守卫部队;李明扬任副参谋长和要塞司令,率领第10团负责保卫讨袁军司令部和湖口大本营。

  7月16日,右翼司令方声涛率3团(2个营)、9团(据李明扬说10团也参加了)和混成旅的两个连(独立营)从姑塘向陈廷训占据的金鸡坡炮台进攻,在八里坡与北洋军激战。3团败退,团长伍毓瑞撤至湖口;9团团长周壁阶带头冲锋,不幸中弹身亡,1000多士兵无人指挥,流窜一天多后被叛徒裹协向袁军投降;九江以南至湖口的整个战线只剩李明扬率10团维持。不久,左、右翼赣军先后败退,只有水师还在湖口坚持,李明扬的第10团退守湖口。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