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辛亥双雄之黄复生(2)
辛亥革命网 2011-07-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赵定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乃大丈夫也!黄复生先生就是这样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巴蜀辛亥双雄之黄复生,
一九O九年(光绪三十四年),光绪、慈禧太后先后归天,年仅四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继位,其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位高权重。此时,黄复生已暗自潜回国内,毫不气馁,满腔热血,决心向腐朽的清王朝发起一波又一波攻击。
是年,复生先生赴汉口设伏,谋刺清封疆大吏、时任湖北巡抚兼湖广总督的端方(其曾电令部下残酷杀害徐锡麟、秋瑾等众多革命党人),可惜未果。
擒贼要擒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次年春,复生与汪兆铭(精卫)、喻培伦、赵铁桥、罗世勋、陈璧君等数人相约北上,谋刺摄政王载沣。汪精卫说:“此去北京行刺,凶多吉少,九死一生,毫无生还的可能……”,黄复生毫不犹豫地说:“我参加革命时,早已立志为革命而死,从未考虑生还问题,我也愿意作革命之薪!”此话发自肺腑,掷地有声,复生愿以血肉之躯,化作熊熊燃烧的革命薪火,烧毁满清王朝这座将倾的大厦,自己纵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于是复生等人,如昔日燕赵慷慨悲歌之士,报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决心,壮怀激烈,分头踏上征程,潜赴北京。他们在前门外开了一家照相馆作掩护,暗中详细调查载沣的行踪,得知载沣每日早晨八点走出王府上朝,要经过什刹海和后海分界处一座小桥银锭桥,该地僻静人稀,附近又有一条阴沟可容藏身,于是决定将炸弹埋于桥上,待载沣过桥时用电线引爆炸弹,即使同归于尽亦在所不惜。不料事前为巡捕发现,事机败露,汪、黄、罗三人相继被捕,锒铛入狱。喻培伦、陈璧君等则侥幸脱险。(喻培伦后来参加广州起义,壮烈牺牲,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死亦为鬼雄,千古流芳,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