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美堂:爱国旗帜华侨楷模(5)
辛亥革命网 2011-07-07 00: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李明 查看:
守护故居的司徒强业
如今,仍默默守护着司徒美堂故居的老人,名叫司徒强业,是司徒美堂的侄孙。“司徒美堂排行老五,我爷爷是他的亲四哥。”今年已75岁的司徒强业对记者说。他的样子和司徒美堂长得很像。
司徒美堂的半身铜像,安放在故居前的水泥坪上。司徒强业热情地把记者迎进故居,讲起尘封的往事。“司徒美堂去美国前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他的故事家族里的人都知道一些。”
与许多广东华侨一样,司徒美堂刚到美国时的谋生非常艰难。他在美国最初的工作是到旧金山唐人街同乡开设的“会仙楼”打杂,一天要洗14个小时的碗碟。勤奋上进的他不甘人后,慢慢学会做菜,当上了厨师。
年少气盛的司徒美堂,好打抱不平,又会武功,曾因打死欺行霸市的美国流氓而险遭极刑。1894年,司徒美堂参加美国海军,成为军舰上的厨师。4年后退伍,在波士顿唐人街摆摊叫卖。长期在社会底层生活,使司徒美堂深切地感受到“国家不强之耻之痛”。
故居的一间东睡房,约有20平方米。司徒强业说,司徒美堂43岁时,从美洲回乡结婚,婚后就在这间房子住了约半年时间。靠墙一张典型的中式床上方,放着一只陈旧的皮箱,“那是他当年回国用过留下的。”司徒美堂那帧“美髯公”的经典肖像,在西墙上的两排照片中最为醒目。
“少小离家老大还”。在司徒强业印象中,见过司徒美堂回乡两次,“都是上世纪的事了,一次是40年代,一次在50年代。我那时只有十来岁,还记得他叫夫人到镇上买了条裤子送给我。”
“司徒美堂的子孙后代时常回乡探祖。2003年9月,他的孙女司徒月桂、孙子司徒应深回开平参加了司徒美堂诞辰135周年纪念活动,特意前来瞻仰了祖父的故居。2008年11月举行司徒美堂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时,司徒月桂又回来了。”
司徒美堂是德高望重的旅美侨领,生平经手侨团经费与抗日捐款何止亿万,但个人生活非常俭朴,家无恒产,定居在北京、广州等地的子孙都是普通人。司徒强业说自己一辈子在家乡务农,很少走出开平。每当有人来故居参观,他就担当义务讲解员,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先辈的光辉事迹。“司徒美堂是司徒家族的荣耀,作为后人,我感到很光荣。”
旁边故事
开国大典上的“洪门大佬”
去年辞世的司徒丙鹤,生前曾任司徒美堂秘书,也是他的同乡。2008年,92岁高龄的司徒丙鹤回开平参加了司徒美堂铜像揭幕仪式,表达缅怀之情。
“那是开平举办的纪念司徒美堂先生诞辰140周年活动,铜像就坐落在开平市城市文化广场。司徒丙鹤是抱病前来参加活动的,他对大家讲述了司徒美堂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开平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陈振奎对记者说。
司徒丙鹤久居港澳,长期从事新闻工作。1948年,司徒美堂在香港发表拥护中共中央“五一口号”谈话前夕,他有缘结识了这位久仰的华侨革命前辈。此后受周恩来的委任,跟随司徒美堂当了7年秘书。在这段人生经历中,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是陪同司徒美堂参加开国大典。
据司徒丙鹤回忆,1949年1月20日,毛泽东分别致电远在海外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司徒美堂,邀请他们回国参加政协会议。不久,司徒美堂辗转经香港回到北平,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欢迎。他作为美洲华侨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闭幕典礼上代表华侨致贺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首都30万群众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下午2时40分,司徒丙鹤陪同司徒美堂随着中央人民政府全体委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3时整,庆祝大会开始,司徒美堂站在毛泽东身旁不远处。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白胡子老人竟是从美国回来的“洪门大佬”。司徒美堂注视着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并向人民的新空军鼓掌致敬。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按规定,一些年老的委员可以休息了,但司徒美堂带着司徒丙鹤以及政协候补代表李子诵,一起到东安市场里的“东来顺”,吃了一顿美味可口的涮羊肉。参加开国大典的兴奋,加上二锅头酒的助兴,三人为之同醉。之后,司徒美堂打算“功成身退”回美国,但经过毛泽东、周恩来的力挽,他最终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