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同盟会主盟人、国会参议员蔡突灵(3)
辛亥革命网 2011-07-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我群易知 查看:
袁世凯死后,蔡突灵回国,恢复国会参议员身份,才将已经坐牢3年的老父和讨袁战友熊公福(出狱后入李烈钧幕府,后任孙中山秘书)等人救出,并将父母和子女接往北京居住。1917年6月,张勋威逼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7月份又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蔡突灵在北京秘密从事反对复辟的活动,计不得遂,始仓皇南渡,随孙中山到广东护法,任非常国会参议员。孙中山想以两广为革命基地,依靠西南滇、桂、粤系军阀北伐护法。当时盘踞两广的桂系军阀岑春暄、莫荣新等,为保住自己的地盘与实力,反对孙中山的政策和主张,乘支持孙中山的粤军入闽之际叛变革命,勾结北洋军阀,排挤革命势力。广东督军莫荣新嚣张跋扈,竟然拘捕和枪杀孙中山卫队的官兵。1918年4月,西南滇、桂军阀勾结非常国会内的政学系议员,通过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决定改组军政府,改大元帅制为七总裁合议制。5月初,逼迫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然后选出以滇、桂军阀为主的七总裁,以岑春煊为总裁主席,排斥了孙中山的领导,迫使孙中山愤而离粤赴沪,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破坏而失败。蔡突灵不仅不向滇、桂军阀妥协,不与之同流合污,还对他们口诛笔伐,揭露他们的阴谋诡计,批判他们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他们的切齿之恨,欲将蔡突灵除之而后快。桂系中与蔡突灵有交往者,亦为其性命担忧,劝他韬晦,并特许以利禄。蔡突灵毫不畏惧,将生死置之度外,于大庭广众,拍案疾呼,历数岑春暄、莫荣新等反叛护法、破坏革命的罪状,使听的人都感到害怕,掩耳躲避。1920年,桂系军阀以“越轨谋乱,调查军密,晞图响应”等罪,欲对蔡突灵加以残害。适援闽粤军兵临广州城下,叛变革命的岑春暄、莫荣新自顾不暇,仓惶逃跑,蔡突灵才保住了性命。
1920年8月,粤系军阀、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奉命回师广东,打败盘踞广东多年的桂系军阀,10月底攻克广州,并将桂军赶出广东。闻越(粤)中桂系军阀势力被肃清,蔡突灵以为革命胜利势如破竹,革命成功指日可待,欣喜若狂地填《破阵子》词:“世治民生最重,道行天下为公,幸有晴徽(青天白日旗)扬海宇,一扫搀枪净碧穹,岂声歌大风。仗节洒新局,荷戈护卫农工。劳力劳心齐乐利,相助相扶永缉雍,升平望大同。”
1921年4月,部分国会议员在广州再次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后,任命陈炯明为陆军部长、内政部长、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援桂军总司令。蔡突灵在竭智尽忠、勤劳工作、积极拥护孙中山的同时,从陈炯明鼓吹联省自治、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而豫先洞察陈炯明之跋扈和拥兵自重的危险,因此向孙中山、李烈钧等献上对粤系军阀先发制人之策。孙中山周围许多军政要员利欲熏心、阴谋倚陈以自重者,反力相劝阻,为陈炯明说话,致使陈炯明势力越来越大,到了“人心震骇,莫敢发言(反对),其自爱者相率远引”的境况。这时蔡突灵的四弟及侄儿(锐霆遗孤)在百日以内相继牺牲,蔡突灵悲痛之余,益觉无趣,仰天号痛,遂赋绝命词以绝笔,即变风遗操之卒章。孙中山手书横幅“一门义烈”赠给蔡复灵,褒扬蔡突灵全家为革命所做的贡献。
蔡突灵见陈炯明甚嚣尘上,无人敢公开反对,遂慷慨起草檄文,声讨陈烔明及诸权要的罪状。蔡突灵的檄文,说出了人人心中所想、口中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一时舆论,翕然尊尚,甚至有人大书“好蔡突灵”的标语,表示拥护和赞赏。陈炯明等粤系军阀衔恨于心,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阴谋,不遗余力地造谣陷害,诬蔑蔡突灵为筹安会员,是虜廷侦探,骗的孙中山下令停止蔡突灵的党籍,并擬军法从事。蔡突灵恐冤屈难雪,对其日本籍妻子菊池夫人说:“生不逢时,死何足惜,外间有人图侬杀我,即为投屍清流,行当访三闾大夫于鱼腹尔!”然后从容取笔,公开向孙中山呈送抗疏,向陈炯明发出抗议。蔡突灵写道:“我为革命出生入死奋斗多年,骨肉亲人为革命牺牲者多矣!我历经艰险而未死,这条命是捡来的,早就履险如夷,视死如归,更何况对当权者藐视和有失恭敬。现在奸人诬陷我,我自请拘押,要求进行司法调查。惟是非邪正,有非一手所能掩者,天下后世,共闻吾言!”得知蔡突灵蒙冤受屈的消息后,许多同盟会出身的国会议员及江西籍的军政要人“文电交驰,争籲昭雪”,以蔡突灵从事反清讨袁活动战友的身份和与蔡突灵长期共事的亲身经历来证明蔡突灵的清白。正在前线的总参谋长李烈钧闻之,急忙赶赴孙中山处,以蔡突灵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的表现为申诉辩解,孙中山乃下令恢复蔡突灵的党籍。陈炯明等粤系军阀见阴谋不得逞,积恨益深,“群姦大华,佥谓不杀此子,我辈遂为无名,因更力争”。孙中山想到与蔡突灵在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时的旧谊,接受了大多数国民党元老、国会议员和赣军将校的意见,终于与蔡突灵消除了误会,达成了谅解。蔡突灵乃大告于国,谓余竭愚忱,竟遭残害,言念三闾大夫,不禁身世之感,爰改名为复灵,小字少均,以前突灵,譬如昨日死,以后复灵,譬犹今日生,鸣呼!词人境遇,一至于此,宁不可痛,惟其词乃愈有光采,愈增声价。白香山云,天意应需会,人间要好诗,余于变风遗操亦云。
1921年9月,蔡突灵与丁象谦、朱念祖、叶夏声、高振霄、谢英伯、张启荣、周之贞等非常国会议员和孙中山大元帅府的秘书长汪兆铭(汪精卫)等在广州图书馆召开会议,宣告成立了广州“中韩协会”,为推动和促进中韩友谊关系,力争在
“非常国会”中通过韩国独立提案,反对《韩日合并条约》,支持韩国参加太平洋会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1年底至1922年初,蔡复灵以寻芳倦客为笔名,将自己辛亥革命后10年来所填的词汇编成词集《变风遗操》出版,用亲身经历反映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篡夺后,同盟会员和中华革命党人的奋斗与牺牲。非常国会议长林森叙曰:“江右蔡君,余久与共议席者也,尽瘁国事,屡遭惨劫,国会播迁,辄复相携南渡,奔走護法,忠忱毅魄,艰苦卓绝,吾党端人正士,罔弗欣叹其德望,倾佩其才调者…蔡君出可以为,处可以守,所谓不得志於时,而又不龌龊于世,故无愧为天下英伟俊傑之士”。刚由总统府秘书长转任广西省长的同盟会元老马君武与蔡复灵既是同盟会的战友,又是国会的同事,还是南社的诗友,阅后题七绝一首:“香草美人摅怨抑,悽风苦雨吊河山。十年家国伤心史,莫作寻常曲子看。”言简意赅地点明《变风遗操》“十年家国伤心史”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