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末世官僚群像

辛亥革命网 2011-08-22 00:00 来源:三晋都市报 作者:三晋都市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末,中枢层统治下的臣僚们,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一些地方督抚逐渐站在了民众尤其是立宪党人一边,俨然成为朝廷的对立面,这对朝廷后来
 

  人物身份: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1911年为内阁协理大臣。判词: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徐世昌

  徐世昌:太傅的选择

  徐世昌获授太傅,是在清帝国风雨飘摇,大树将倾之际。

  1911年12月6日,清摄政王载沣退位归藩,同日,诏授徐世昌少帝太傅太保衔。

  此时,距武昌起义爆发,不过两月余。革命风潮不仅席卷东南,北方局势也日趋不稳。迫于无奈,清廷诏命袁世凯重新组阁,撤换“皇族内阁”,以安抚立宪派与革命党,保全“帝制”。

  随着载沣退位,以及禁卫军权收归袁世凯。孤儿寡母(溥仪、隆裕),予取予夺,皆由袁世凯。清廷想起了徐世昌,名授太傅,实为托孤。

  徐世昌临危受命,自感责任重大,于次日即上书力辞,请“收回成命”,清廷诏不许。载沣、隆裕出此办法,是因为徐世昌历事光宣两朝,20年间,由翰林院编修而军机大学士,出将入相,受恩深重,必思报答。以徐与袁的私交而论,此举或许能影响袁世凯,求得保全。武昌事变后,正是内阁总理奕劻与协理徐世昌力荐,载沣才转移心意,重新起用袁世凯。不过两个月,袁世凯步步紧逼,使内忧外患的清廷走入绝境。解铃还须系铃人,汉臣徐世昌,已是清廷最可倚仗的人选。

  清廷以徐世昌为国之柱石,而袁世凯更倚之为左膀右臂。此前4天,载沣之弟载涛解职禁卫军训练大臣之后,袁世凯即派徐世昌专司训练。为解除载涛的军权,徐世昌向袁世凯献策,请载涛出征武汉,载涛畏惧,乃自请解职。随后,摄政王载沣辞位,不再干预政治。据说民国笔记史料记载,说袁世凯去载沣的,也是徐世昌。

  是年,徐世昌以清廷遗老退居青岛,以示不入新朝,不为贰臣。两年后,徐世昌复起,出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启程前,其弟世光陈词:你忘了清室于你皇恩浩荡?议和之际,你曲从袁谋,已为人所议;今再为袁效力,将有何面目见先帝(指光绪帝)于地下?徐竟不答。

  人物身份: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字午桥,号陶斋,谥忠敏。光绪八年中举人,历督湖广、两江、闽浙,宣统元年调直隶总督,后被弹劾罢官。宣统元年起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判词:物聚于好,力又能强,世所称者,燕邸收藏,三吴已编《陶斋录》;守或匪亲,化而为患,魂其归半,夔云惨淡,万古同悲《蜀道难》!——张謇挽端方

  端方:固一世之雄也!

  清末四大能臣,时人臧否,称“岑春煊不学无术,袁世凯有术无学,张之洞有学无术,端方有学有术”。张之洞于1909年病逝,岑春煊、袁世凯、端方在皇族内阁成立前后先后下台,纷纷退隐。

  如果不是1911年川鄂保路运动风起云涌,端方的政治前途,或将在1909年终结。鉴于端方曾任职川鄂,并有显赫政绩,清廷在1911年又起用端方。于是,辛亥年添了一员职位最高的牺牲者。过后,曾有人为端方抱屈,辛亥革命中,罕有清廷高官被杀,包括“瑞澂辈误国殃民,罪魁祸首,竟逃显戮”,一个个平安着陆。时人感慨“独端方不保首领,岂天之欲成其名耶!”

  端方是被他一手建立的湖北新军所杀。他带着这支部队到四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却没想到,在半道上自己却被先镇压了。端方之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个新高潮,他也成为在这场革命中少数被杀的政府高官中的第一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