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钟锦泉(3)
辛亥革命网 2011-08-17 00:00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陈耿 查看:
灵山镇福同村钟锦泉故居
“我的堂兄主要是当点钞员,这个工作可不容易胜任,数钱要又快又准才行。”钟述儒说,“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这些村里的小辈,都会结伴去他家拜年,每次都能得到两块钱的红包,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到店里。”
红包虽然只有两块钱,但那时候的越币要比现在的越南盾值钱,能花上一阵子。
在钟述儒的印象中,钟锦泉个子不高,身体微胖,很注重形象,衣着什么时候都是简洁光鲜的,头发梳得油光发亮,是个“大背头”。钟锦泉不苟言笑,表情严肃,伙计每当看见他来店里,就会有意离开其视线,因为一旦与钟锦泉坐在一起,就必须正襟危坐,不能随便说话和走动。
钟述儒还记得,钟锦泉曾经一次买下两艘轮船,兼营客运和货运,一艘往返于海防和北海之间,另一艘则在香港与海防两地跑动。“人们都说他很富有,但有多少钱我不知道,只知道在海防有一条街的铺面都是他家的;他经营的‘九八行’就像个海关关口,是所有货物进出码头的必经之处,每次进出都要接受检查和缴纳税费。”老人家笑了笑说,“越南盛产燕窝,每次出关,都会留下一些来检查,我们那时候吃燕窝都吃腻了。”
倾力助革命
作为一名商人,钟锦泉能在异国他乡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应该离不开他巧妙的为人处世方式,以及过人的生存智慧。他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的个性,使他在越南,尤其是华人圈中结下了极好的人缘。
王俞春说,1907年,孙中山到越南河内筹建同盟会分支机构,筹划镇南关起义。钟锦泉经友人介绍,结识了孙中山,便积极发动华侨捐款,并通过法国驻河内总督购买军火,运往越南北部,支持起义。此后,他还冒险密送孙中山离越回国。
孙中山对他的义举赞誉不已。据说后来还将自己身穿“非常大总统”礼服的相片和两枚勋章赠予钟锦泉,并与他合影留念。
在那个年代,很多东南亚华侨都全力支持孙中山革命,以推翻满清的统治。身在越南的钟锦泉资助“革命党”领袖孙中山,算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有意思的是,他也跟政见与孙中山相左的“保皇党”魁首康有为结缘。从康有为给钟锦泉父亲钟实卿题写“敦笃亭”并撰写对联来看,他们应当有过交往。
康有为给钟父题赠墨宝的时间是1911年的春天,此时康有为正在海外流亡,因为自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就为清廷通缉,不得不逃往海外,去过美国、以色列和越南等31个国家,直到1913年底才回国。据称康有为流亡越南时,钟锦泉曾接济使他渡过难关。
钟锦泉年轻时娶了一位越南女子,生四子,儿媳则都是华裔女子。72岁时,妻子亡故,他又娶了一位越南女子,再添两子。
1954年,年近九旬的钟锦泉移民巴黎,1960年去世,享年93岁。正如康有为在那副对联中说的,“仁者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