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侨领云茂修(2)
辛亥革命网 2011-08-16 00:00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吴棉 查看:
1910年8月2日,孙中山再次给云茂修等琼籍同盟会同志写信,亲自指导在琼开展革命活动,并指派林文英返“海南运动”,将海南作为“响应两粤之地”。他指示云茂修等“协力赞助”,筹措革命经费,“为革命军一臂之助”。
云茂修除了积极筹款,还派弟弟云茂伦(同盟会员)潜回海南,协助林文英设总机关策动革命。据海南云氏会馆提供的材料显示:清宣统三年(1911年),茂伦等革命党人与清军战于府城红坎坡五里亭,但人寡械劣而挫败,被清军包围追击。茂伦无法突出重围,于是诈死,后被清军割一耳而幸免于难。
部长家族
令云氏后人引以为豪的,不仅是茂修公的革命精神,其创业精神亦令人钦佩。“云氏家族”在泰国政坛是声名赫赫的华裔“部长家族”,其重要奠基人就是商业奇才云茂修。
父亲云崇对去世时,年仅19岁的云茂修继承父业。此时,弟茂保仅6岁,茂俊2岁,而最小的茂杰尚未满月。云茂修用年轻的肩膀,独自支撑起这个家。虽然是家族企业,眼光独到的云茂修不局限于泰国,而是将视野放至西方列强,两度远赴欧美考察,学习西方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回到泰国后,一系列创业举措显示出这位商界奇才的非凡能力,经数十载奋斗,富甲一方,成为南洋屈指可数的华侨巨贾。
在泰国,云氏家族有“一门四杰”之美誉,指的是云茂修与其弟茂伦、茂保、茂杰。
四弟茂伦受封为“銮叻帕腊坡塔”(子爵),曾任泰铁道部要职,精通泰中英法四国文字,退职后专门研究泰中关系史,参加编纂泰国历史。
七弟茂保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是泰国政界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1932年6月,泰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年仅36岁的云茂保被选为第一届外交部长,之后还曾任泰国财政部长。他还为泰创办清迈大学并出任首届校长。因其政绩卓著,被泰皇册封为“昭拍耶”(公爵),是旅泰华侨的最高爵位。1952年,泰皇又册封云茂保为枢密院大臣。
十弟茂杰曾留学英国,学成后在泰国外交任职,曾任外交部常务次长,并受封为“銮西提沙炎干”(子爵)。
“四杰”之后,云氏家族更是满门俊彦。尤其是云茂修三子云逢松,曾三次出任泰国财政部长,其当时在政界、经济界均享有盛誉,被泰皇封为“公爵”。其他子弟也都出类拔萃,成为琼籍华侨的杰出人物。
桑梓情深
在云茂修故乡文昌市翁田镇龙马新村,提起茂修公人们都会肃然起敬,虽然他的故居已经湮没在荒坡中,只留下用砖头围起的地基。
83岁的村民符基灼说,他原来的家就在茂修公的故居旁,村庄以前叫曾道村。因为当年日军侵琼时烧杀掳掠,村民四处逃散,以后曾道村就再没有人居住了。
虽然一生仅在家乡待过4年,但云茂修对故乡用情很深。对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更是不遗余力。抗战胜利后,刚创建的私立海南大学是琼州唯一的高等学府,创立之初百废待举,宋子文号召侨领们自动认捐,其中以云茂修、黄有鸾及冯尔和等泰国华侨捐款最多。
虽然富甲一方,但云茂修为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尤其对来自文昌的故乡人非常热情。云昌淖是他小时候的伙伴,是替其管理老家祖屋物业的杂工。今年73岁的云惟保是云昌淖的孙子。他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说,有一次,家境贫寒的云昌淖到泰国曼谷找云茂修。结果,云茂修劳师动众,让司机、随从开车亲自到码头迎接。弄得随从们以为来了什么大人物,最后才知是一个衣着简陋的乡下老头。“由此可见茂修公为人正直,不以贫贱论人待人。”
令云惟保记忆深刻的是,茂修公曾担任过中国国民党暹罗支部的负责人,但他对共产党人也一视同仁。云惟保父亲云大东曾在延安公学读书,是一名共产党员。1927年琼崖革命处于低潮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四处追捕的云大东,不得已逃往泰国避难。在泰国,云茂修让其吃住在家里。数月后,云茂修问云大东是否愿意回国内读书,得到大东的肯定回答后,他修书一封将其介绍给南京、上海两个朋友,后来大东往上海继续进行革命。
据海南云氏会馆干事云天明说,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琼崖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不少家乡的共产党人都曾到泰国避难,直接或间接受到云茂修的帮助,其中就有庄田等人。
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小时候曾回过家乡的云茂修再也没有回乡。1959年,云茂修病危时仍念念不忘叮嘱儿女:“你们虽然已经是华侨第三代了,但我们的根在中国,祖先的忠骨埋在琼州,以后有机会要回家乡拜祭先祖,一定不要忘了瞻仰孙中山先生与林文英先生的陵墓。”
泰国前财政部长云逢松先生时刻铭记慈父遗嘱,1978、1980和1988年先后3次回琼,每次都会到府城林文英烈士殉难处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