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与辛亥革命(一)(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徐博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代台湾省籍著名抗日志士、进步教育家和爱国诗人丘逢甲,又名仓海,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一八六四年出生于台湾苗栗铜锣湾,长后

岭东同文学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汕头,很快便闻名粤东,有志青年纷纷慕名投考,几年之间培养出了一批爱国热血青年。这些青年与旧式书院出来的书呆子截然不同,不仅具有新知识、新技能,而且思想活跃、关心国事、积极投身于爱国运动。不少青年更由爱国进而走上革命道路,“十余年来,岭东民气蓬勃发展,国民军起,凡光复郡县,莫不有岭东人参与其间,皆此校倡导之力。”(6)

2、倡导、鼓励青年出国留学

丘逢甲不仅积极创办新学,同时还勉励有条件的青年学生赴东西洋留学,尤其鼓励他们留学日本。他说:“各国教育设施迥非吾国所能企及”;“日本,吾国仇也,然日本之所以能侮我者,由学术胜尔。欲复仇而不求其学,何济?”(7)为此,他亲自出面做学生亲属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赴日留学的经费问题。(8)在丘逢甲等人的积极倡导鼓励下,“当时岭东留学日本者,达数十人。”(9)重要的是,这些青年到日本后,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熏陶,纷纷走上反清革命道路。一九0五年八月,中国革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岭东同文学堂出身的留日学生大多参加了同盟会。其中何天炯、何天瀚、刘维涛等人还被推举为同盟会的重要干部,成为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

3、创办族学和师范学校

一九0四年四月丘逢甲返回家乡镇平,将其主要精力转向兴办师范学校,以解决当时发展新式小学教育亟待解决的师资严重缺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族学,开启民智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丘逢甲的奔走操持下,一九0四年秋,镇平县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正式招生开课。与此同时,他又在本乡(现文福乡)设立“自强社课”,亲自辅导族中青少年学习文化。为此,丘逢甲极尽辛劳,废寝忘食,常常“鸡鸣不寐,不一载而社中子弟在县科各考中均崭然露头角。”(10)

是年冬,丘逢甲又倡用乡间各宗族的族田收入,分别在镇平城东的东山和文福乡员山创办了两所族学堂,名“创兆学堂”。利用乡间族田收入兴办族学,在粤东地区丘逢甲是首创者。用这种办法办学,大大减轻了贫苦农家子弟入学的经济负担,有助于尽快发展农村新式小学教育,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在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办法。此后粤东各地纷纷效法,成效显著。

从一九0五年开始,丘逢甲还遴派宗人子弟前往江西寻邬、福建上杭、武平、邻之嘉应、兴宁、长乐(今五华)、平远等地协助办学。他自己则四处奔波,亲往上述各县劝办新学。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的学生毕业后,被分派到各地,成为办学的骨干。由此,岭东地区办学风气大盛,几年之间新办学校达近百所之多。近百年来,由于兴梅地区文教发达,英才辈出,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

4、任职省垣、政教兼预

由于丘逢甲在潮嘉地区兴学育才成绩卓著、声名远播,一九0六年夏,两广总督岑春煊礼聘其赴省垣广州,出任两广学务公所议绅兼惠、潮、嘉视学员(11),旋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由此,丘逢甲的“教育救国”活动重心转向省垣。此后他先后担任过广东省教育会会长(12)、广东省咨议局议员、副议长兼两广总督公署议绅、两广方言学堂监督等职。至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丘逢甲一直都在省垣任职,政教兼预,在粤省社会政治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岭南地区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进步教育活动家。

丘逢甲在省垣任职之初,科举旧制刚刚废除,广东和全国各地一样,普遍掀起兴办新学的热潮,随之也就出现许多纠纷(即所谓“学案”),当局常常要征询丘逢甲的处理意见。对这类棘手事务,丘逢甲从不推辞,为发展教育事业,他力任艰巨,遇事“剖情析理,持正建言”,即使得罪地方劣绅,也在所不顾。例如,嘉应州丙村三堡学堂监督江秉乾,为与旧绅争丙市公局及杂捐作为校舍和办学经费,从一九0五年始至一九0九年,双方争执达五年之久,江竟被劣绅诬指为“劫盗”而横遭迫害。丘逢甲始终都主持公道,为江仗义执言。有人好心劝丘逢甲说:“此案乃保安总局局绅黄某所为,黄为遵宪(即黄遵宪)介弟,故州牧右之,惠潮嘉道亦右之。先生与江非亲非故,何必如此?”丘逢甲义正辞严道:“然则新学萌芽,任受摧折,亦坐视不救耶?公度(即黄遵宪)读书破万卷,交游遍四海,岂有庇一弟以误一州者哉!”(13)最后,江秉乾的不白之冤得以洗雪。

除办理各种“学案”外,丘逢甲对于潮嘉地区的办学事宜也十分关心。从丘逢甲《丙午日记》中可以看到,岭东同文学堂函询中学堂开办之法,兴宁、平远学界请教兴学育才的措施等等,丘逢甲收到函件后,均一一详细函复,给予热情周到的帮助。

丘逢甲对青年学生一向要求十分严格。早在他担任岭东同文学堂监督时,就“堂规綦严,学生作息均按时鸣钟吹号,不稍逾越。”(14)到省城出任广府中学堂监督后,更以“整肃严明”而著称,学部徐视学来粤省视察,广府中学堂被其“评为广东第一,谓是以兵法管教者。”(15)一年暑假,丘逢甲自省城返乡,“道经镇平中学驻宿,闻学生喧嚣,即召集严切训诲,校风为之肃然。”(16)丘逢甲管教学生虽严,但并非一味采取压制手段,而是以思想启发为主。他的学生、老同盟会员李次温回忆说:“当时乡先辈教导后进多务压抑而使就范”,唯丘先生“务提起后进意志,使之自重自奋,乐而向上。”(17)正因如此,丘逢甲在粤省教育界有很高的声望,其门生弟子日后成才者甚多。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