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 为民立报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新京报 作者:孙献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本人就是个办报狂人,一生创办了十多种报刊,坚信“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他很赏识这位立志办报

 

 于右任(1879-1964)

  原名伯循,字诱人,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近代政治家、书法家、教育家、诗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创办多份革命报纸,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交通次长,后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三十多年。与好友刘觉民等人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等高校。精于书法,尤擅魏碑、楷书、草书,首创“标准书”,被誉为“当代草圣”。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

  ■《民立报》概况

  1910年10月11日,《民立报》创刊于上海,报馆设在公共租界。于右任为社长,主笔为宋教仁、范光启、景耀月、章士钊等,经理吴忠信、邵力子。又得沈缦云、庞青城、张人杰等的财力支持。特设立《民贼小传》专栏,专心揭各级官吏贪劣卖国,于右任、宋教仁分别以“骚心”和“渔父”为笔名撰文,轰动全国。1913年9月被袁世凯勒令关掉,出刊总数成功超越了一千期。该报与《民呼日报》、《民吁日报》一脉相承,被合称为“竖三民”。

  于右任从年轻时开始蓄须,从黑到白,长髯飘飘了一辈子,同仁后辈尊称髯翁、右老,民间百姓则直呼其为于胡子。

  髯翁广为人知的名头有两个:一个是国民党元老,另一个是书法大家。他还有一个少有人知的名号;元老记者,从1907年到1910年,他主持创办了四份日报,其中《民立报》在辛亥年间成了沪宁革命党人鼓吹暴动的喉舌,报馆也一度成了党人们聚集密议的“窝子”。

  于右任是因为办报才加入革命党。1906年4月,于右任东渡日本,为创办《神州日报》做考察准备。经陕西乡党介绍,时年27岁的于右任结识了40岁的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孙中山本人就是个办报狂人,一生创办了十多种报刊,坚信“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他很赏识这位立志办报的年轻举人,顺手开了一张大大的空头支票:委任于右任为“长江大都督”,负责上海一带的同盟会事务。

  考察于右任的办报思路,其与孙中山的宣传思想并不完全一致,或者可以这样说:于右任是党人其表,报人其里;孙中山则是位彻头彻尾的革命家和颠覆者。让我们把视线从1911年向前移动4年,看看于右任“元老记者”的名号是如何获得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