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人物:三湘才子唐乾一(4)
辛亥革命网 2011-10-03 00:00 来源:衡阳民革 作者:唐存正 向丽华 查看:
这些诗不但深有愧悔,更有旅居他乡多病孤苦、思念家乡的感情。传到唐群英的手中,阿姐深为系念,便以诗《深夜有感·酬弟坤成》相慰。诗曰:
无端风雨自萧萧,怕看严冬万物凋。
我纵吟诗渐道愠,弟宜积学继班超。
寒凝珠幌年光老,香蔼金炉雅兴饶。
遥忆适斋清夜景,腊梅花绕碧窗稍。
这首诗的前四句借写景隐喻严峻的政治局势,回顾了数年前姐弟间的那场不愉快的争执。接下来明提“你”、“我”,劝勉唐乾一上进,表示摈弃前嫌。
这里用了三吉堂老家的一个“典故”:唐乾一小时候极其调皮,某日,他头上顶着一块萝卜,萝卜上插着几根线香,逗大人们笑,从此他在家里有了个绰号叫“香炉”。最后回忆聚首家园的天伦之乐,启发唐乾一放弃孤独的客居生活,回家团聚。“适斋”即“适适斋”,是唐乾一的书斋。这首诗蕴藉含蓄,寓意深刻,外人无从领会,唐乾一得诗,热泪盈眶,立即束装回乡于家人团聚。不久,随唐群英去长沙办学,唐乾一趁在长沙修养的机会,著《湘事记》,叙评辛亥革命前后三湘政事。此书后收入《辛亥革命》第六卷。
某日,唐乾一手持拐杖,重游长沙天心阁,即景赋诗,其句如下:
十年不上天心阁,城郭全非道路殊。
蔓草废湮疑住鬼,疏林斜日远栖鸦。
天桥风险云靡定,楼破人空酒亦无。
独自凭临深感旧,犹忆南岳插茱萸。
此时,赵恒惕在湖南任省长,想扩建黄兴路,因八角亭一带金店绸庄林立,多属大官富豪,市政督办曹伯闻和警察厅长赵恒哲均感为难,不敢触动。唐群英与唐乾一商量,便向赵省长推荐由唐乾一出主其事,委以长沙市修路委员会督促委员长一职。唐乾一上任后,率赵所派一营兵力,坐镇八角亭,亲临现场指挥,力排来自富商们的阻挠,使修路工程顺利进行,很快就拓宽了黄兴路,接着又将其他路段全都改宽,深得市民好评和当局的赞赏。他修路的这一业绩,多年来犹被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