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渝的辛亥革命志士梁维亚(2)
辛亥革命网 2011-09-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铉 查看:
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第二天,奉黎元洪为都督。13日,黎元洪任梁维亚为汉口十八商团团长,于是率前二十九标及三十标官兵百余人至汉口,保护中外商民,演说起义宗旨,以安抚人心。是时詹大悲组织汉口军政分府,任何海鸣为参谋主任,任梁维亚为参谋兼军法官,并督办汉口船政。汉口战事紧张时,改任卫队营管带,加入第一线作战。因何锡蕃指挥失误,放弃滠口,以致节节败退。梁维亚在左腿受伤的情况下,仍督分府卫队与都督府督战敢死队,奋战于大智门,并花园、桥口一带,连战三日,均失利。乃率卫队退守汉阳。
宋锡全、李亚东先后撤退,梁回武昌报告经过。都督黎元洪命他往长江下游策动反正,相机联络江浙等省军队援鄂。梁入上海晤陈其美,陈其美派他与枝江人张蓬生、沔阳人刘福标等参加夺取上海兵工厂。11月3日,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陈及马君武见梁维亚勇于任事,又派他和方伟两人赴苏州运动新军反正。苏州同志以他新从武昌来,派他和方伟往说江苏巡抚程德全。他和方伟各藏手枪一支进入抚署。程出见,他手按枪柄大声说:“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公素识时务,只有应天顺人,方为上策。”程以大势所趋,不得不宣布独立。苏州易帜即由此而来。苏州事毕回沪,正碰上詹大悲,何海鸣等招募决死团。前来投效的人很多,有张森、蓝文蔚、刘文岛、潘祖信、王振球等。决心团陈雪琴一队由他带回湖北,后改编为鄂宪兵队。在船上,与孙武相遇,孙武刚好也是从沪上回汉。孙武便将成立民社,借拥黎而拥袁的话对他讲了,孙武的意思无非是想拉他入伙,他不但不为所动,而且“大不谓然”,十分反感。
回到武昌,黄申芗时任第八协统领,委梁维亚为协执法官。在一次会议上,政客孙发绪、余大洪摇唇鼓舌,借机挑拨离间,诋毁南京政府,大骂孙中山。孙武与之呼应:“南京政府竟如此败坏,我宁愿承认北京政府,不愿承认南京政府。”孙发绪本是安徽巡抚朱家宝派到武昌探听消息的清方奸细,后混进革命阵营,被黎元洪奉为座上宾,委充顾问,置之左右。孙武与他打得火热,称他为“智多星”,遇事请教,他也曲意奉承,为取悦于孙武,改名武孙,十分肉麻。一些激进党人见孙发绪如此嚣张,十分气愤,决意惩罚他。蔡大辅自告奋勇,当场杀孙,梁维亚愿为接应。后来在平湖门开会,孙发绪又大放厥词,蔡大辅掏出手枪,对他开了一枪,然而未击中。梁维亚情急之下,扑上前去,用双手死死扼住孙的咽喉,孙大呼救命,经众人排解、劝说,才罢手。实在说,这是党人的无奈之举,当时的情形正如后来有人所言:“只见诸将拔剑斫柱,不闻子房运筹帷幄。”所谓“子房”者,无非是指那些官僚政客、立宪派、保皇党人,他们鸠占鹊巢,而革命党人逐渐被架空,被边缘化,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群英会事件,梁是积极推动者之一。事后,当权者想嫁祸于文学社,说是文学社诸人挑唆所致,借机大开杀戒。他快人快语:“这是共进会打共进会,与文学社无关。驱逐者黄申芗、向海潜、黄元吉、汤舜卿、李基鸿、蒋东佛、梁维亚;被驱逐者孙武、邓玉麟、高尚志。”以此为文学社撇清。湖北军政府改组,改部为司,他任军务部参议。不久,改任第四镇参谋。
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逃往湖南,曾代理永明县县长。任期满后,调湘西凤凰县苗防屯务处任科长。因策动湖南政变,反对洪宪帝制,受到通缉。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梁维亚任陆军部差遣。1917年,起义军官纷纷南下护法,他又回到湖北,并于1919年出任鄂西靖国联军总部上校参谋。
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副官主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他对蒋介石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十分不满,曾一度隐居于庐山。据他的长女梁在湘回忆,这段时间,他与黄申芗过从甚密。此时黄亦住在庐山。后来他为了生活,曾做过徐州税务局局长、湖北枝江县县长。抗战期间,还做过湖南祁阳县难民站站长。以后流寓重庆。
1946年,他和向海潜发起组织辛亥首义同志会,两次筹备会议都在他家召开。后被选为辛亥首义同志会常务理事。
建国后,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撰写辛亥革命回忆录,还陪同搜集辛亥革命史料的有关人员采访健在的辛亥革命老人。他与李六如私交甚笃,曾赴京探望。后经李六如介绍,进入湖北文史馆工作。
梁维亚于1962年6月8日去世,享年八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