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渝的辛亥革命志士梁维亚

辛亥革命网 2011-09-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梁维亚自武昌起义,至北伐、抗日战争,一直坚守在革命阵营一边,只要是革命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干,也不计较,可以说慎终如始,始终如
 

  常言道,善始者易,善终者难,尤以善始善终者更难。梁维亚自武昌起义,至北伐、抗日战争,一直坚守在革命阵营一边,只要是革命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干,也不计较,可以说慎终如始,始终如一。时人戏称他为“梭子鱼”,他欣然接受。喻他为“梭子鱼”,无非是说他十分活跃,行动敏捷,什么地方都可以见到他,什么事情都少不了他。正如他评价汤舜卿所言:“有革命团体他无不参加,有革命行动他无不乐从,至于名位则避之唯恐不及。”

  梁维亚,字民希,号子英,湖北麻城人。1880年(光绪六年)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幼时聪颖,善读书,解大意。稍长则留心时事,不屑于举子业”。一次偶尔从族兄梁显廷处得到《中国魂》、《警世钟》二书,“日夕玩索,有所感愤,不知者恒目为痴,弗顾也”。“因鉴于清政不钢,外侮日亟,决心投身军营,以谋出路”,于1906年经王友善介绍,投奔湖北新军第八镇第三十一标第一营前队当兵。入营不久,即由麻城同乡余诚介绍加入同盟会,余诚当时是同盟会湖北分会的会长。余诚在湖北活动时间不长,不久就离开了。与此同时,他和本标的汤舜卿、李岳嵩、董天人等,发起组织武德自治社,名为讲求学问道德,实则以推翻满清专制为宗旨,会员有二百余人。后“因机谋泄漏,上官诘责,事遂中止”。于是与贺公侠、黄元吉、曾省三、江炳灵、汤舜卿等另组文学研究社。

  1908年12月13日,梁维亚又与同志黄申芗、黄元吉、钟畸、杨王鹏、李六如、汤舜卿、曾省三、林兆栋等组织群治学社。群治学社当时主要是以三十一标和四十一标为活动中心,故这两个标参加群治学社的特别多,如三十一标的有黄元吉、梁维亚、汤舜卿、邓玉麟、曾省三、李建中、黄依僧(以事泄,开除,复投四十二标二营当兵)、祝制六(以事泄开除,复投四十二标一营当兵)、江国光、刘九穗、万鸿喈等,四十一标的有钟畸、杨王鹏、李六如、蒋伯夔(蒋翊武)、刘复基、潘康时、蔡大辅、何海鸣、唐牺支、万奇(万耀煌)、章裕昆等。其次,三十二标的也有一部分人参加,如黄申芗、贺公侠、单道康、孙昌复(亦作孙昌福)等。而陆军特别小学堂的学兵参加群治学社的最多,要占群治学社总人数的一半。估计群治学社社员有五百余人,而据潘康时说,社员达六百人以上。群治学社成立后,其工作则分途进行:一方面运动军学各界,继续在湖北新军中发展社员,还利用各省扩充新军,从湖北新军选调骨干的机会,派人分赴苏、皖、沪、奉天等地,在新军中开展工作;一方面会同詹大悲、何海鸣、查光佛、蔡济民、李岳嵩、潘鼎新、涂寿卿、宛思演等,组织《商务报》,以为鼓吹机关。1909年春,群治学社一分为二,属于湖北籍的如黄申芗、黄元吉、梁维亚、汤舜卿、曾省三、江炳灵、陈孝芬等,大都转入共进会,属于湖南籍的如杨王鹏、李六如、蒋翊武、刘复基、单道康、何海鸣、唐牺支等,经改组后成为文学社社员。梁维亚虽为共进会会员,但一直与文学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910年4月,湖南发生饥民抢米风潮,共进会湖南负责人焦达峰拟乘巡抚岑春蓂压制饥民风潮,约湖北同时起事。黄申芗即集合同志于武昌黄土坡憩园馆内开会,密谋联络会党,组织军队,计划于4月24日午夜由三十一标一营同志首先发动,先夺取该标弹药库,继则各标响应,出占楚望台。当时有富商董仲卿、罗伯良二人,自愿捐款资助。不料孙昌复由汉口运炸弹至武昌时不慎出事,加上有人告密,“讵以事泄,为瑞瀓探知,飞调队伍梭巡各街衢,令各标营长官严加防范,并通缉黄申芗等人。故是夜无从集合,起义之事不果行(黄元吉语)”。当时黄申芗正在三十一标,得三十一标标统曾广大暗中帮助逃出后,身无分文,行李衣物都存放在武昌一处临时租赁的住所。梁维亚对大家说:“黄君远行无资,吾等又贫甚,爱莫能助。且黄君弃家而走,非计也,维亚愿牺牲一身,以救黄君。”于是自告奋勇替黄申芗取行李。等梁取了行李刚刚离开,捉拿黄的士兵便将他的临时住所团团包围了。黄申芗和大家分头将存在阅马场及蛇山各处的炸弹、名册、印信、命令、旗号,一并迁移销毁后,乘夜渡江,由同志熊文卿、涂寿卿资助逃往上海。与此案有关的江炳灵、黄孝霖逃往四川,梁维亚则逃往荆沙一带。黄申芗逃走后,群治学社改组为振武学社,以后又改组为文学社,共进会会务则改由查光佛主持。

  梁维亚逃到沙市后,由巡防营见习万树勋、钱洪胜的引见,得识陈洪度,两人相见,欢若平生(陈洪度,名滔,河南南阳人。1912年元旦与孙谏声同赴滦州。滦州独立,陈洪度任前敌指挥。清军大举围攻,所部死伤殆尽,至弹尽援绝时,陈洪度与孙谏声驰入敌阵而殁,年二十七。后胡鄂公拾其遗骨葬于荆州)。1911年春,梁维亚与其兄梁保亚及陈洪度,在荆州将军衙署附近开了一家店铺,以经商为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被当地官府发觉,梁维亚星夜逃往石首。不久接到汤舜卿的信,要他立即返回省城,他便与潘锡九等相偕至汉,寓汉口大夹街。他当时负责联络工作,常往武昌会晤杨时杰、杨玉如、李春萱、胡祖舜、涂汉鼎、熊秉坤、赵士龙、黄元吉、曾省三、董天人等。10月9日,彭、刘、杨三烈士被捕,从容就义,梁维亚悲愤填膺,四处奔走呼号:“今不起义,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