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如:从民初“陆军少将”到中共高干(3)

辛亥革命网 2011-08-29 00:0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李六如住过的房子里,记者看到墙上挂着4幅照片,展示着李六如所经历3个时代的风采,也写照着李六如的生命历程,还折射出小说《六十年的

     就在这天,李六如、喻××兴致勃勃地来到船山学社,会见了毛泽东和何叔衡。

     3个人越谈越亲切,越谈越合拍。打这以后,李六如和毛泽东、何叔衡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1921年秋,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李六如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之后,李六如常到中共组织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听课。这期间,他又结识了罗迈(李维汉)、夏曦、刘少奇、郭亮等人。

     1921年冬,经毛泽东和何叔衡介绍,李六如由团转党,没有经过候补期。有关地方史料记载,这是“中共党内第二个岳阳籍党员”、平江县第一个共产党员。

     一位“辛亥元老”汇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

     做秘书长,也做小说梦

     入党后,李六如受党的派遣,到安源做过调查、开办过工人夜校。1924年国共合作后,他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师党代表。大革命失败后,他受党的委派,与夏明翰和毛简青、罗纳川等一道在平江发动秋收暴动,建立革命武装。1927年9月组织了第一次直扑平江县城的战斗。第二年2月又组织了20万农军第二次扑城。

     1930年,李六如进入中央苏区,任闽西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后成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团委员,兼财政、内务二部部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长征,李六如夫妇奉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初,李六如在吉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关押两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李六如出狱,获得了自由。

     出狱后,李六如辗转南京,和妻子于1937年10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一到延安,李六如便将被捕经过、“辩诉状”底稿等都交给了党组织。经过组织审查和项英的证明,李六如正式恢复了党籍。开始,李六如在边区银行当过两星期秘书,随即被分配到毛泽东办公室任秘书长。李六如在任秘书长期间,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起草和承办了大量的文电、报告、书信等文稿。

     李六如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1940年5月。据当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的王首道回忆,“李六如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坚韧不拔地工作,参加了中央有关政策问题和历史问题的研究与决策,很出色地完成了毛泽东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争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延安,他常想:他和不少老一辈战友既是几次大革命风暴的参加者,又是中国20世纪历史风云的见证人,有责任把历史变化的必然性告诉后来人。于是,他萌发了写一部多卷本历史小说《六十年的变迁》的想法,而且搜集了很多宝贵的资料。遗憾的是,这些资料都在1947年我党军政机关撤出延安时丢失了。

     70岁出版《六十年的变迁》

     第四幅照片,是李六如身着中山服的照片。这是一幅标准的干部照,也是他走上文学之路的“前景”。

     全国解放后,李六如历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等重要职务。1955年,他从岗位上退下来时已经68岁,被人形容为“皓首病躯”。

     他每追忆自己大半生经历的革命斗争生活,便感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重新产生了创作《六十年的变迁》的强烈愿望。在写作过程中,他不满足于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大量收集、调查走访,反复核对史实,务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把这些历史事件写得更加客观、丰满,做到既引人入胜,又无懈可击。

     为收集“活”材料,他带着秘书罗植南来到湖南。在长沙,在平江,他和乡亲们亲密交谈,仔细询问过去和现在的情形。他还长途跋涉到江西、福建等一些当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寻访革命旧址,查找相关资料,探望革命老人,收集了大量关于毛泽东、毛泽民、何叔衡、瞿秋白、方维夏、罗纳川、郭亮等人的资料和平江农民暴动等历史事件的鲜活资料。同时,也收集了蒋介石、张辉瓒等人的资料。

     经过两年多的奋笔疾书,《六十年的变迁》第一部脱稿。该部约20万字,李六如打印若干份后,分别送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审查,并请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等专家指正。毛泽东亲笔批示,将书稿交给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林默涵负责审阅。林审阅后,给中央和毛主席写了报告,代表中宣部肯定了《六十年的变迁》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小说,对青年富有教育意义,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经过修改后,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六十年的变迁》第一部。彭德怀元帅看望李六如时,对此倍加赞赏。首都各大报刊纷纷转载,一时间,“路人竞说季交恕,城乡争购六如书”,出版社不得不一版再版。这部小说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日文等几种版本发行,蜚声国内外。这一年,李六如70岁。

     革命家·文学家

     又是冬去春来的日夜伏案,又是废寝忘食的奋笔疾书,《六十年的变迁》第二部1961年出版。正当李六如怀着胜利的喜悦,精心创作《六十年的变迁》第三部时,“十年动乱”来临,他遭受迫害,写作被中止,第三部还不到计划篇幅的一半……1973年4月10日,李六如含冤离世,终年86岁。

     1980年7月2日,党中央为李六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评价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他的《六十年的变迁》第一、二部连同第三部的部分手稿被列入当代文学经典丛书,于200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应该说,李六如是幸运的。因为他像辛亥志士刘复基、蒋翊武一样,也是武汉新军革命团体负责人之一,刘复基牺牲在武昌起义成功的前夜,蒋翊武则牺牲在“二次革命”后,而他的生命则延续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不仅如此,他还在以后的奋斗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随着全国的解放,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功之臣。在革命队伍中又结识了毛泽东,创作也就能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增加了成功系数。

     60年,3个时代,作为一个时代的弄潮儿,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感悟,是革命家李六如又成为文学家李六如的生活基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