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如:从民初“陆军少将”到中共高干

辛亥革命网 2011-08-29 00:0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李六如住过的房子里,记者看到墙上挂着4幅照片,展示着李六如所经历3个时代的风采,也写照着李六如的生命历程,还折射出小说《六十年的
 

  出平江县城往东沿平(江)修(水)公路车行50余公里,便来到嘉义镇泊头村。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在栋栋白墙灰顶的农舍“阵”中,有一片青砖黑瓦的老宅,南边那一半,就是今年初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李六如故居。

     这是一片典型的清朝民居,朴实、坚固是它的特色,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让其满是沧桑。

     8月24日,记者在这里见到了李六如的孙子李和杰。他告诉我们,他爷爷李六如就是从这里走向革命道路的。1952年,身为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的李六如回平江搞调查,在这里住过一个月;1962年,又回这里收集过资料。现在,当年李六如住过的房子,用过的书桌、凳子仍然保存完好。

     在李六如住过的房子里,记者看到墙上挂着4幅照片,展示着李六如所经历3个时代的风采,也写照着李六如的生命历程,还折射出小说《六十年的变迁》主人公季交恕的影子。

     季交恕——李六如

     李六如,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风靡全国的小说《六十年的变迁》的作者。

     小说的主人公季交恕是个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从本土寻到东洋,从清末寻到民国,历尽磨难,最终汇入到人民解放事业的洪流中。季交恕就是作者的化身,“李”加一撇是为“季”,“六”字加“乂”乃为“交”,“如”字加“心”则为“恕”。可见,这是一部作者自传体小说。

     确实,小说中季交恕的奋斗历程就是李六如的人生道路。他在小说序言中写道:“从1895年变法维新前后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后这60年来,则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最伟大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由半封建半殖民地一变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立国家。被宗法、礼教、神权所支配的旧意识形态与顽固保守思想,也逐渐起了变化,社会面貌为之一新,这还不值得写一写吗?”

     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60年的伟大变迁,这就是李六如创作的初衷。

     团体庶务·陆军少将

     第一幅照片,是李六如新军照。参加新军,是李六如革命道路的起点。

     辛亥年的武昌起义,以蒋翊武为首的革命团体文学社、以孙武为首的共进会是中坚。李六如在回忆辛亥革命时说:“武昌起义是由一部分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以学术团体为幌子,以新军为主力而发动起来的。由酝酿到发展,由成功到分化,贯彻始终、一脉相承的革命团体,最初是科学补习所、日知会,以后是群治学社、文学社,还有它的同盟军共进会,这是武昌起义的两个主要团体。”

     文学社的前身是新军中的振武学社,振武之前则是群治学社。

     李六如是群治学社的骨干。群治学社活动引起了清廷的注意,以致“社务停顿”。1910年8月,群治学社骨干们召开会议,议决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9月18日为农历中秋节,振武学社于武昌黄土坡召开成立大会。会议推举杨王鹏任社长,李六如任庶务(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兼文书。“李重乡谊,介绍大批湖南革命党人入社,社务发展很快”。

     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派人侦悉这种情况后,即将杨王鹏等撤差,同时将李六如及一营营代表钟倬宾打了一百军棍,开除军职。杨王鹏撤差后,将社务交蒋翊武主持。

     1911年1月30日,振武学社改为文学社,推举同盟会会员蒋翊武为社长,以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借“研究文学”为名,在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各标营队均设有文学社的代表,社员发展到3000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