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注重记实详载的邬庆时
辛亥革命网 2012-01-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近代修志名家邬庆时,离开人间已有四十个年头了。然而,他从事的方志事业的功绩,却遗留人间,惠及后世。以其的修志实践和方志理论,尤以修志注重记实详载,颇有现实意义。
邬庆时(1883-1965)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字白坚,亦做伯健,号鼎楼、东斋;室名有听雨楼、白坚堂、半帆楼、南村草堂、耕云别墅、白桃花馆等称卒业于两广方言学堂,尝教授于广东时敏学堂。为康门再传弟子,桂平程大璋弟子。早年专治日文,后潜心于中国古诗文,尤精今文经学。曾任中山县政府秘书兼《中山县志》纂修主任,宝安、龙门县教育局长,《龙门县志》、《高要县志》等处总纂,《广州年鉴》编纂主任等职。曾参加纂修过《桂平县志》、《宝安县志》、《高要县志》、《中山县志》、《新兴县志》、《茂名县志》、《龙门县志》、番禺县续志》等。还主编过《广州年鉴》。他根据修志所拟方志序例,汇集成《修志序例》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均为方志要论。所著甚丰。《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有三种《孝经通论》、《白坚堂丛书》五种九卷、《邬氏丛书》十三种二十卷。尚有《鼎楼诗草》、《东斋杂挚》、《听雨楼随笔》、《半帆楼丛书》、《白桃花馆杂忆》、《穷忙小记》、《齐家浅说》、《自然略说》、《九峰采兰记》、《白鹅洲小志》、《番禺末业志》、《耕云别墅诗话》等。邬庆时尝事康有为于上海,康书一条幅赠之,抗日时,上海沦陷后失去,后又得于市上。其赋诗云:“每忆携归从海上,高山流水尚如闻;那堪故纸堆中去,廿四年来复见君。”跋云:“庚申(1920)四月,余侍先生书此,世变失去。昨得诸肆中,则折叠如故,而风尘满面矣。感而有作,癸未(1943)腊八再传弟子邬伯健。”翁山遗作,除《广东新语》不禁外,其余一律禁刊。民初,始由上海国学扶轮社出版刊行之。同治间重修县志,亦不敢为之立传。对此,邬庆时有诗云:“邑人有翁山,邑志无翁山。亦非无翁山,却在有无间。有文几多篇,有诗数十首;此外无一言,恍惚三缄口。翁山究竟何如人,生全著作尝等身。自称明末一遗民,奏牍所谓屈大均。”翁山年谱,汪宗衍作之于前,但简略甚,邬庆时继之于后内容丰富,繁征博引。惜未见刊出。
所作《孝经通论》四卷(邬氏家刊本)《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略云:庆时“当民国十八年,大病几殆,足不良行者月余,居斋中以读书自遣。偶读《孝经》,颇有所得,遂搜集古来孝经家言。及步履稍健,复至京内各图书馆读所为见者,其所未尽复回南京国学图书馆借抄。因总括所见本诸心得,摘其大要,厘为十篇,颜曰孝经通论,至民国十九年书成,共四卷,分为十篇,即作者第一论孝为孔子所作也;时代第二论孔子作孝经之时代背景也;经文第三论孝经今古文本之文字多寡同异也;章名第四论孝经之分章是否适宜也;条理第五论孝道之外延也;大义第六论孝道在伦理学上之位置也;会通第七论孝道与他经之关系也;批评第八杂引古今论孝经之书也;表章第九论各朝代表章孝经之事实也;传述第十叙传授孝经之经师及其著述也。议论虽平平无奇,而引证颇详,最便参考。”
又著录略云:“《白坚堂丛书》五种九卷(民国二十二年刻本)。庆时为桂平程大璋弟子……庆时为为之撰传,称其学以通经致用为主,……不为古文学家所程子良讲经要语,引伸其旨,而整理其序者,全书各种,均附家传墓志,其诗集更附当时朋好之评论题词。没种之末,庆时均有跋语。”附目:“《耕耘别墅诗集》一卷(请邬启柞馔);《耕耘别墅诗话》一卷(同前),《诗学要言》卷(同前);《智因阁诗集》一卷(清邬宝珍撰),《明珠》一卷(同前),《吉祥录》一卷(同前);《建庵随笔》一卷(清邬宝理撰);《立德堂诗话》一卷(邬以谦撰);《番禺隐语解》一卷(邬庆时撰),《经学导言》一卷(同前)。”
邬庆时修志实践始于民国初年,随蒙师凌鹤书(字孟征)参加修纂《番禺县续志》。《番禺县志》始修于明万历年间,清代是修志的鼎盛期,共编修过五部《番禺县志》。民国初年,由架鼎芬等主修、丁仁长等主纂,凌鹤书等分纂,成《番禺县续志》四十四卷,首一卷。凌鹤书感到尚有不足之处,遂又成《(民国)续番禺县志》一卷,有民国七年(1918)稿本存于广东省图书馆。县续志详载广州三元里人民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三十五日痛惩英国侵略者以及敌人狼狈逃窜的情形,表彰了番禺、南海等地人民群众,英勇打击外来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邬庆时负责分纂的《实业志》,详记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工商业的史料,开始突破地方志重人文轻经济的传统,为后来从事修志事业开创良好开端。
邬庆时所纂志书,多不易见。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载,仅见由邬氏助其师凌鹤书成《(民国)番禺县续志》一卷,有民国七年(1918)稿本藏于广东省图书馆,再于民国九年(1920)助其师程大璋(字子良)纂修《(民国)桂平县志》五十九卷,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行世,由其主纂《(民国)龙门县志》二十卷、首一卷等三种志书存世,余尚难考。
《(民国)桂平县志》五十九卷,由黄占梅等修,程大璋、邬庆对等纂。桂平县于南朝梁、陈间置,清代曾二次修志,邬庆时于民国期间参与修纂的《桂平县志》,全书五十九卷,分六大类:纪地、纪政、纪事、纪人、纪文、另有序、例言和附图。是志对里甲之变迁,物产之发展,农田水利之兴建等记载颇有特色,对苛捐杂税之记载也较详尽,特别是内中有关太平天国起义之记载,并为太平天国领导人物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立传,史料价值较为珍贵。此外志分。六纪以分门别类,亦颇具特色。此次修志,是邬氏从事方志事业的良好开端,为后来修志形成的八志体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