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青岛市教育局长的林学家韩安(4)
辛亥革命网 2012-01-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抗日,林务局技术科科长乐天宇曾伴韩安同往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与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接触交谈,并酝酿过在陕北解放区设立林务分局,后因故未能实现。翌年,经委会西北办事处结束,陕西林务局亦并入农业改进所,韩安遂离陕入川,受任四川省建设厅生产计划委员会农业组主任委员。
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采纳林学界多年的意见,于1941年决定设置中国第一个林业试验研究中心——中央林业实验所,1942年1月,韩安在冯玉祥、钱天鹤等举荐下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所长。于同年7月在重庆歌乐山成立,原中央农业实验所的森林系同时并入。当时正处在抗战艰苦阶段,人力、财力、物力均极困难,韩安惨淡经营,苦心煞费,经过7年的努力,终于初具规模,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林业事业的发展。成绩显著,成为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韩安主持创建中央林业实验所。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决定于1941年夏设置了中央林业实验所,任命韩安为所长,邓叔群、朱惠方先后任副所长。韩安主持创建该所,初建时仅设造林研究、林产利用与调查推广3个组。中央大学梁希教授义务兼任林产利用组主任,所校双方合作进行研究。邓叔群在甘肃岷县设中林所西北工作站,拓荒研究,邓不久辞职,改由傅焕光接任。1945年,中林所在四川省南川县金佛山成立常山种植试验场,繁殖药用植物常山,又先后几次派员前往大巴山、神农架等林区调查采集。抗战胜利后,中林所于1946年迁到南京,几经周折,始由“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租借钟山北麓山地千亩,作为所址;同时接收南京附近的汤山、栖霞山、东流、牛首山、东善桥、龙王山诸林场,作为育苗造林、林业推广实验基地。重庆歌乐山旧所址改建为西南工作站。又将北平的原华北造林署造林会改为该所华北林业试验场,任命江福利为场长。另外还在河南登封设立嵩山示范林场,派徐承镕任场长。中林所的建制亦逐年扩大,由原来的3个组扩大为造林研究、木材工艺、林产制造、水土保持、林业经济、林业推广和森林副产等七个系,分别由程路云、陈桂陞(代)、张楚宝、傅焕光(兼)、王战、葛晓东、孙醒东任系主任。傅焕光任副所长。农林部于1945年考选科技人员前往美国实习进修时,该所有傅焕光、张楚宝、陈桂陞、杨敬睿、许绍南等膺选先后出国,1947年本所又选送李继书、贺近恪前往澳大利实习。1947年1月,中林所开办水土保持训练班,3月下旬结业后,成立了水土保持田间工作队,派任承统、朱莲青、沈梓培分别担任华北、华中、华南3个工作队队长。另派员会同W.S.祁普乐(Chepil)博士在黄泛区进行调查并筹办防沙林场。韩安还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林业顾问、木材工业组组长、澳洲籍林业专家蓝卓支(G.W.Nunn)多次洽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林业恢复建设问题。1948年春,国民政府行政院处理美国救济物资委员会一次性拨款28亿多元(金圆券)给中林所举办工赈造林(当年全所经费每月只有5500万元“金圆券”,只及这项拨款的1/50)。从这年的3月7日起至4月6日止共雇用民工600余人,造林720万多株。这是韩安主持办理的最后一次植树造林活动。中林所曾先后出版过6种研究专刊,13期《林业通讯》。历年来在中林所工作过的科技人员累计有100多人。他们在韩安领导、培养下辛勤工作,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锻炼提高,后来大多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林业科技骨干。1948年末,南京国民政府机关纷纷南迁。韩安于1949年1月辞所长职,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农林部顾问,改由傅焕光任所长。
同年韩安举家迁往西安。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任命他为工程师,为西北林业献计献策。1953年大区撤销,韩安退职。1956年迁居青岛,从事翻译工作。他曾被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他因患脑血栓,一直未能参加政协活动。1959年春又移居北京休养。1961年脑病复发,于1月31日谢世,终年79岁。
韩安令人值得称道的是他俱有科学精神。韩安毕生致力于森林事业凡50年,勤勉不懈,数十年如一日。他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以“科学精神把事当事,民主精神把人当人”奉为座右铭。一贯作风朴实,遵守纪律,上下班从不迟到、早退,不搞特殊化。他平易近人,用人兼收并容,没有派别偏见。他虽出身于金陵大学前身的汇文书院,但在主管任何单位时,只要学有专长,都容纳器重,发挥其所长,而不论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他曾这样说过:“每一学科有一领导人为之倡,则必有能言能行之士从事研究,于是人材辈出,而事业得以发展”。韩安思想开朗,朝气蓬勃,不因循保守,不消极颓废。他作为冯玉祥将军的知交,早年曾参加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他在安徽曾设法营救过被捕的左派同志,但他从不炫耀他自己的光荣历史。他爱好书法,写一手好毛笔字,闲时经常临贴练字,陶冶情操。韩安的英文根基深厚,英语流畅,留学归来虽已隔了30多年,与外国人交谈时,依然谈笑风生,妙语连珠,谈谐风趣。
韩安告老退职以后,不甘心闲寂,潜心从事翻译外文经典书籍。他于1953年3月起开始翻译牛津大学第四版的达尔文著《物种起源》一书,同年12月便译完全书。所译全书除正文14章外,他还将原书第6版中所载的《出版前物种起源思想简史》和增加的第7章《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反驳》以及第6版各章增订的段落对照译出,以见达尔文思想变化的梗概。1955年,韩安又翻译赫胥黎著的《达尔文传略》,译文有两万多字(不包括注释),曾由《达尔文主义遗传选种学教研通讯》铅印出版了抽印本。此外,他还与上海复旦大学谈家桢教授合译过达波古斯原著的关于遗传学与物种起源有关的书。韩安的这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并予以缅怀!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生,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