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开国忆辛亥 百年回眸话渊公(7)

辛亥革命网 2011-12-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海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何子渊,字临淑、讳东汉;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反清组织洪门会嘉应州大佬,被尊为渊公。,纪元开国忆

  1911年3月上旬,嘉属同盟会领导人何子渊、萧惠长特指派石马刁田村的革命党人陈文友(洪门兄弟、同盟会员、印尼华侨)负责和罗炽扬、严德明等人从香港运带驳壳枪18支、无烟枪17支,还有九响枪和弹药一批回惠州,拟在惠城起义,商船在大亚湾澳头靠岸时,遭巡逻清兵搜查,陈文友等人当场被捕,罗炽扬乘机逃脱。身份爆露后,严德明用革命大义说服士兵,兵勇们都尊称他们叫“革命先生”,戒备随之松懈,严德明乘夜色逃脱,陈文友被严密递解惠州。

  案发后,同党严确廷偕惠州中学学生杨瑞廷驰往营救未遂。驻惠的广东陆路提督秦炳直凭直觉发现革命党人起事在即,遂密令捕获严确廷,随后专船押解陈文友、严确廷到广州,密囚于南海监狱。

  3月29日,黄花岗起义爆发,黄兴等革命同志围攻督署事败,文友闻之,在狱中连声哀叹“同胞可怜、同胞可怜……”,狱卒闻之应曰“是诚可谓不畏死者也!”。第二天,遂被斩于监狱门外。

黄花岗起义烈士就义前留影

  烈士陈文友、严确廷遗骸和“三•二九”死难烈士遗骸一同堆放于咨议局门前,后由潘达微收葬于黄花岗。1919年,审定七十二烈士第一批为56人,1922年,审定第二批为16人,1932年,审定陈文友等烈士13人,另立一碑,碑文为胡汉民所书。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天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陆军军官学校就读的子渊六弟——消息灵通的老同盟会员何贯中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成功阻止清军立即南下镇压起义,为革命党人在全国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百业待兴  呕心沥血

  1912年初(中华民国元年),何子渊与张花谷萧惠长等人组织民军光复兴宁,被刚成立的议会政府举为代议长,是兴宁光复的领导人之一。同年底议会正式选举时被公推为议长,先后提出振兴山林、开办实业、禁鸦片、禁赌博等重大方案,并逐一督促落实。

位于兴宁老县衙内的兴宁县议会大厅旧址 (前面办公区已拆)

  同年4月初,携两箱上等箭竹顶茶赶赴南京,在北伐军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六弟何贯中陪同下晋见已卸任临时大总统职位,正在筹划实业建国的孙中山,宾主相见,感慨良多,合影留念后,中山先生特为渊公题诗一首:

  西湖龙井,信阳毛尖;

  甘苦自珍,箭竹顶茶。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