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开国忆辛亥 百年回眸话渊公(11)

辛亥革命网 2011-12-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海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何子渊,字临淑、讳东汉;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反清组织洪门会嘉应州大佬,被尊为渊公。,纪元开国忆

9月3日深夜,起义军攻破的位于兴民中学后面之老城门——“拱辰门”

  1928年,兴宁民众为了纪念、表彰何子渊的功绩,由张英、罗幼山等人牵头,群众自发集资,在县城小笔门、沙前宫附近,即现在“和山岩”前面,兴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梁,勒石命名为“东汉桥”,以资纪念。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农业学大寨”时,这座坚固的水泥桥仍在发挥它无可替代的作用,整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东汉桥后因扩路需要而拆毁。

  1931年,子渊自筹资金,在兴城至石马的必经之路,即石马“八仙亭”前面转弯,靠“角罗径”的小河上修筑了一座三合土、砖石混合结构的桥梁,当地人亦将它命名为“东汉桥”,并勒石纪念。

  晚年修史  垂范后世

  1936年,何子渊开始撰写《宋元明史概论》《中华教育史》,并整理自己的诗词文稿合六卷,拟定名《东汉文存》,1938年书卷定稿。无奈世事难料,被经年战乱所阻,一直未能付梓,迁延耽宕至1950年初,在“土改”时焚毁散佚,空留余憾,徒呼奈何。

张发奎上将

  1939年冬,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特以“五代同堂” 花梨原木大匾相赠,并亲派副官押送至兴宁光裕庐,“面呈子渊公,收执后归队复命”。

张发奎陆军总司令题赠子渊公的“五代同堂” 花梨原木大匾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1940年,因子渊与时任兴宁县县长温克威私交深厚,遂力促温县长多方筹款,从速修缮被日寇炸毁的兴民中学南院北楼、大成殿、尊经阁等多处古建筑,同年恢复臻美。

  1941年,子渊退休乡居,于农历6月26日辰时逝世,享年77岁。兴宁县国民政府特增发两年薪奉8•6两白银作为抚恤金;温克威县长亲自主持葬礼,极尽哀荣。

位于兴民中学校园内焕然一新的古建筑大成殿。

  (节录自张磊主编的《何子渊纪念文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