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盟山东的徐镜心(4)

辛亥革命网 2011-12-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2年8月,宋教仁征得孙中山、黄兴的同意,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了国民党,国民党山东支部随之建立,徐镜心被推举为理事长。9月,孙中山先

  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国事十余载,是辛亥革命山东主要领导人,在山东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与宋教仁系挚友,曾多次并肩战斗,两人因反对袁世凯先后被杀害,故时有“南宋北徐”之称谓。

  1906年春,徐镜心受孙中山先生的委派回国,在烟台秘密设立同盟会机关。他积极倡导革命,扩充会员,发展组织,以“凌厉无前”的气势迅速将组织发展到济南、青岛、诸城、蓝村、高密、惠民等地。当时,民间广为流传着一首称赞他的歌谣:“万里阴霾打不开,红羊劫日运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应友人之邀赴奉天(今属辽宁省)任《盛京时报》主笔。不久,奔赴吉林,在省城高等小学任教员。同年,与宋教仁一起创办木植公司,后任督办处垦务委员,并以此为掩护,招纳同盟会员,结交有正义感的江湖英豪,为推翻关外总督府做准备。其行踪被官府侦悉,得人庇护幸免于难。

  1910年秋回山东黄县,组织县农会,任会长。次年在济南与刘冠三等创立戏曲良社。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徐镜心与丁惟汾等在济南联络同盟会员积极响应,还草拟山东独立大纲7条。 成立山东各界联合会,并于11月13日召开独立大会,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山东独立。由于孙宝琦暗中与清廷勾结,遂于11月24日宣布取消山东独立。徐镜心被迫出走上海,拜会了孙中山。孙中山安排他与上海军政府都督陈其美商议山东战略方案,责成上海军政府要给予实力援助,并授权其继续领导山东革命。同年11月12日,烟台的同盟会员武装举义,推举清海军管带 (舞凤舰舰长) 王传炯为司令。王暗中排挤革命党人。徐镜心回烟台后,立即组织“北方共和急进会”,以剥夺王传炯的兵权。王传炯露出真面目,扬言要处决徐镜心,幸有日本友人斡旋,方免于难。

  后来,他得悉有数百名参加关东举义的散兵云集大连,便北上去大连搬兵。随去的同盟会员邱丕振慷慨解囊,购置了足够的武器,在连承基的协助下,很快将队伍招募齐备。1912年1月15日,他与连承基等率500余名士兵乘两艘日轮向登州 (今蓬莱市)进发,乘夜登陆,一夜之间光复登州,于次日晚成立革命军政府。

  攻克登州后,在徐镜心提议下,革命军立即西征,直捣济南。1月17日,革命军轻取黄城(今龙口市东莱办事处)。次日,分兵进取北马镇、龙口,清兵闻风而逃。莱州总兵率军扑向黄县,企图阻止革命军西征。他一面组织军民准备抵抗,一面电告孙中山要求援助。孙派沪军2000余人从海上乘军舰驰援黄县,黄县城终为革命军占领,组织军政府,任总务部长。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为笼络人心,袁世凯最初也摆出一些拥护共和、赞成民主政治的姿态,因而在山东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民主政治假象:同盟会由秘密转为公开活动,徐镜心任同盟会山东分会会长。1912年8月,宋教仁征得孙中山、黄兴的同意,以同盟会为基础组建了国民党,国民党山东支部随之建立,徐镜心被推举为理事长。9月,孙中山先生途径山东作短暂停留,在济南、青岛两地进行演讲宣传活动,并游览了崂山,徐镜心全程陪同。是年冬,徐镜心以省参议院副议长身份当选北京民国政府参议员。在京期间,他利用合法身份和手段,当面告诫袁世凯:“总统者,公仆也,国民者,共主也。仆无自己意志,以主人行动为行动。总统能为此,则中国治,否则中国乱。治则全国之休,乱亦非总统之福也。”袁世凯睨视着他,冷脸道:“昔闻子鉴,今见子鉴矣!” 袁以甘肃都督一职诱其就范,他不为所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害,他撰文痛斥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力逼查办凶手,以谢国人。表示要在北京继续进行讨袁斗争,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二次革命时,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4年1月10日,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3月15日(农历2月19日),指示军法处密造伪证,将徐镜心逮捕下狱。徐镜心是在1914年3月15日被捕的。当时,徐镜心借住在北京西城兵部洼中街第二十九号前院附户,系《顺天时报》职员下平清次郎所租住宅,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报馆。3月14日晚上京师警察厅侦缉队接到总监吴炳湘抓捕徐镜心等人的命令,次日早晨侦缉队分队长高凤林率队到徐镜心住所抓捕。因徐镜心外出,遂将仓谷箕藏抓获。警察随即搜查了徐镜心的房间,只检出与案情无关的“实业证券”一张。上午九时许,徐镜心乘坐人力车由西向东路过住宅门口,被侦探毛伟雄发现,令车夫停车折回,警察遂将徐镜心抓获。

  3月16日,京师警察厅即将徐镜心等人移交给京畿军政执法处。4月14日清晨徐镜心牺牲,被埋在万人坑(今北京宣武区菜园街北),4月23日周树标、丁佛言等人将徐镜心遗体转移至北京宝应寺(宣武区登莱胡同)更换棺木。装殓前仓谷箕藏为遗体拍照,2000年出版的《图说民国》一书曾刊载此照。时年41岁。 1936年6月10日,国民党五届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南京国民政府追授徐镜心为陆军上将,进行国葬,葬在济南千佛山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