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史》的作者曾鲲化
辛亥革命网 2011-12-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近来,青岛电视三台正当在热播电视剧《护法军魂传奇》时,传出曾鲲化女儿曾龙珠说到了“她父亲曾鲲化当时筹划蔡锷逃离北京,并在她家化装出逃的真相”。当然,曾鲲化平生当以编著《中国铁路史》而著称于时。曾鲲化著《中国铁路史》,内有山东与青岛铁路资料颇丰。书名由吴毓麟题写。吴毓麟1922年6月任津浦铁路总办。1922年7月21日,授勋五位,9月参预鲁案善后督办署,主持收回胶澳铁路事宜。1925年曾鲲化任职为交通次长时,孙中山病逝北京不久,曾鲲化因悲哀过度去世。年仅43岁。
据《邵阳日报》刊载曾鲲化女儿曾龙珠的乘龙快婿贺舜田的文章,谈及他的岳母曾龙珠老人回忆她父亲曾鲲化等筹划蔡锷逃离北京的经过。这是最新的说法:曾鲲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早年同蔡锷一起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后经孙中山提名,担任国民政府交通参事。为了帮助蔡锷摆脱袁世凯对他的软禁,精心筹划了蔡锷逃离北京的方案。按照计划,蔡锷携小凤仙将密探引至中央公园(今北京中山公园),来到大松柏树下的“来今雨轩”露天茶社饮茶。蔡锷故意将手提的银元袋子(用十字线编织的露孔网袋,从外面可以看见里面雪白的银元)放在茶桌上,接着摘下巴拿马草帽(当时最名贵的草帽,每顶价值70元)也放在茶桌上,并从容地脱下长衫,搭在靠背椅上,然后坐下来和小凤仙对面吸烟、饮茶,神情悠然自如。这时跟踪而来的密探充作游客,坐在距蔡锷不远的茶桌上,盯视着蔡锷。少顷,蔡锷起身对小凤仙说:“我去解手即来,你不要离开!”密探见蔡锷身穿短衫,口衔香烟去厕所,且留下衣物在桌椅上,便不在意。蔡锷绕过厕所,出了园门,直奔府右街石板房20号曾鲲化家里,随即迅速换上了曾龙珠之母刘灿华的蓝衫和黑裙,男扮女装,由曾家的厨师(新化县人)和马车夫(北京人)两人用轿子抬,放下轿帘,并故意将绣花鞋尖露在帘外,径直抬往崇文门火车站。当时只有崇文门火车站未供外国人使用,不设检查机构。曾鲲化利用交通参事职务之便,将蔡锷从崇文门火车站送上早已准备好的直达天津的专车,终于逃出北京。此说且不论是否确切,是说当可谓最新一说。
曾鲲化(1882-1925) 字抟久,湖南新化县西城团傅家村(今孟公镇月塘村)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出身贫寒,家里排行最小,由于无钱上学,幼年成为牧童。在放牛途中,他多次到私塾门外偷听先生讲课,后被先生发现,免费收为弟子。由于聪颖好学,他被先生推荐到游学甫先生门下学习。因勤奋好学、悟性又好,又得名师训教,曾鲲化的才华凸显。1894年,12岁的他在新化举办的童子县试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成为当地闻名的“神童”。1898年,新化实学堂开办,曾鲲化前往求学,在此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及西方先进文化的熏陶,并和陈天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01年以优异成绩获取官费生资格,东渡日本深造。在留日大潮中,曾鲲化得以官费留学日本,一开始到成城学校学习陆军专业,并担任湖南留日学生刊物《游学译编》编辑。开始志在学陆军,因读了日人所著《支那铁路分割案》一书后,对日本以铁路为灭华新策,深受刺激。他认为铁路正成为列强掠夺中华的新工具,为此他满怀“铁路兴国论”的信念,坚信只有振兴铁路才能救国兴国,才能粉碎列强阴谋。由于民族的荣辱感,振兴中华铁路事业的使命感,促使他毅然放弃了军事学习,于1903年考入日本当时著名的私立岩仓铁道学院,学习铁路管理专业。曾鲲化勤奋地汲取着铁路管理科学的精华,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管理理论。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在他的学习中占据了更多的时间。正是这种调查研究奠定了他深厚的学术基础。在岩仓铁道学校学习期间,曾鲲化还担任大清留日学生总干事长,参加了拒俄义勇队,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后又组建了日华学生会和湖南铁路同学会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