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早的民营报人朱淇(2)

辛亥革命网 2011-12-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青岛一百多年的报业发展历史上,由中国人自己经营创办最早的一家中文报纸,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由兴中会会员朱淇创办的《胶州报

  青岛报纸日发行量在26500余份,青岛市1935年人口约40万,平均15人一份报纸。除报纸而外,尚有期刊30余种,其中较著名的有《观象月刊》《海岸半月刊》《天文报告》《青岛画报》《青岛工商季刊》等,前三种由青岛观象台编印。《青岛画报》由繁荣促进会刊发,是当时青岛唯一画报,影响很大。《青岛工商季刊》则由青岛工商学会编辑,是国内研究工商经济的翘楚,不论专题研究,调查统计,还是摘登资讯,均能立足本域,放眼世界,覃精研深,是少有的研究工商经济的集大成者。

  日本第二次占领后,青岛报纸经历了一个蛰伏期,仅剩2种。战后又迅速恢复到15种,而且发行量更大。

  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载体,报纸文艺副刊可以看作文学气候的晴雨表,青岛发达的报业同样也给文艺副刊带来勃勃生机。早在20年代初,《青岛快报》即有文艺副刊,刊名为《小钢炮》。30年代,《青岛时报》、《青岛民报》、《青岛晨报》、《民国日报》等先后开辟文学副刊,如《诗》、《潮》、《论》、《蚀》、《汽笛》、《春光》、《明天》、《诗歌周刊》、《黄金时代》、《荒浪》等。其中尤以《青岛民报》文艺副刊最为活跃,持续的时间最长,质量也最高。从1930年2月创刊,《青岛民报》在历任副刊编辑姜宏、于黑丁、刘西蒙、田仲济、孟超等的主持下,相继开辟了《夜泊》、《白浪》、《海啸》、《尼罗》、《一流》、《一燕》、《处女地》、《野光》、《南风》、《汽笛》、《每周文艺》、《新诗歌》、《新地》等。1935年开辟的《避暑录话》,共出刊10期,编辑撰稿者有洪深、老舍、王统照等著名作家,创刊号问世后立即受到读者欢迎。朱淇创办的《胶州报》在青岛报业应占一席之地。

  朱淇(1858—1931)广东南海人。字季箴、原字箓生。室名听雪庐。生于清咸丰八年。在光绪三年(1877)中秀才,不久就放弃举业,旋专习经史,朱次琦之侄。朱次琦(1807—1881)乃是清朝末年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康有为是其入室弟子。后结识孙中山,并加入了孙中山发起组织的“兴中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孙中山筹划第一次广州起义,受命起草讨清檄文。戴着厚厚镜片的朱淇兴奋地说:“我一定不辱使命!”先由朱淇撰讨满檄文,对外英文宣言,由英国人黎德和高文起草,何启修订的。孙文:“英文的《对外宣言》发表在《德臣西报》。朱淇卧室,油灯下,朱淇正在起草《讨清檄文》,他忽而凝思,忽而疾书,十分投入。朱淇有一个哥哥朱湘,在广州西关清平局做事。朱湘无意中知道朱淇加入兴中会,怕事败后会受到牵连,门被推开,朱淇的胞兄朱湘走进看到檄文。嗣知事泄后,分头奔告,陆晧东未能走脱,遇害。因党人误其告密,乃逃亡上海,避沪半年始返粤,经营报馆。1896年朱淇在广州创办《岭南旬报》和《岭海日报》。1898年《岭南旬报》停刊,《岭海日报》也由报人胡汉民、陈鹿眉接办。之后,他又让他的侄子朱通儒在广州创办《东华报》,同时又授命他的学生张学璟在香港创办《通报》,两报都由朱淇主持把握。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01年2月,朱淇在青岛的飞芝喜街(现今中山路南端右侧)创办《胶州报》。1904年,朱淇离青后,在北京又与曹倜等集资创办《北京报》,假德商名义出版。《北京报》至1907年改名《北京日报》。历任该报社长、总经理、总编辑近30年。朱淇在北京官场朋友甚多,联系广泛,曾任当时北京商务官报总办。1908年北京报业公会成立,被推选为会长;后曾任中国报界促进会主席等职。辛亥武昌起义,赴滦州游说张绍曾、吴禄贞两师举义。迫使清廷颁布《十九信条》。1915年袁世凯称帝,遣其心复向朱淇游说,称愿出二十万金收买《北京日报》,并请朱赴上海另立一报,均遭拒绝,且相继在报上发表反对帝制评论。1921年朱淇购得由颜惠庆创办的英文报纸《北京日报》(PekingDailyNews,一说1909年由朱淇创办),任社长。在祝贺詹天佑修京张铁路成功时,朱淇做为广东省代表致词最为激动,他说:“京张铁路筑路之成,外国人著论于报纸曰,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司尚未诞生也,一时五洲传为笑谈。今者,詹君独具匠心,筑成此路,不假外国人分毫之力,所有一切筑路与管理,皆用中国人为之。嗟夫!如詹君者,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可喜可贺!”后因年老乃闭门修道,不问政事。研究儒释道三教经典。1931年11月15日病逝于北平。终年73岁。

  《胶州报》系周报,每星期四(后改为星期二)出版,是八开书页式八页结构,铅印,文言体,竖排,无标点。《胶州报》内容有:谕旨(清政府的)、论说、电报、专件、专件代论、译件代论、各省新闻、各国新闻、北京新闻、本埠(青岛)新闻、广告等,反映了当时青岛地区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新闻。日前有人见到一份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发行的报纸《胶州报》上,除了刊登各种新闻外,报纸还刊登有整版的缝纫机广告。在每期出版的《胶州报》各页中,分别辟有专栏是:1、各国新闻,转载当时《文汇报》、《字林报》等中国大报纸报道的新闻;2、山东新闻;3、本埠新闻;4、各省新闻;5、北京新闻(主要是当时北京清廷谕旨,有关朝廷召见、任免各省官员的情况通报);6、译件代论(有译自英国路透社、韩国京城的新闻消息等等);7、德国新闻(主要是报道德皇的活动情况及德国政府议会的会议情况);8、广告专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