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早的民营报人朱淇
辛亥革命网 2011-12-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在青岛一百多年的报业发展历史上,由中国人自己经营创办最早的一家中文报纸,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由兴中会会员朱淇创办的《胶州报》。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下诏:更法令、破旧习,求振作、议更张。国内的政治气氛出现了少有的和缓期。《胶州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诞生的。
《胶州报》作为青岛最早的一家民营周报,不仅是青岛地区也是山东省出版最早的中文报纸。这张民营周报对当时处于德国侵略者占领和清王朝末年统治双重体制下的青岛,向民众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一定的启蒙作用。该报也是山东省出版最早的报纸之一。《胶州报》是由中国人自己经营创办的中文报纸。社址初在飞芝喜街(现中山路南端右侧),1903年5月迁至胶州路,先后由德文书局、德华书局、福昌书局承印。报纸到1907年终刊。创办人朱淇,广东人,是民主革命者。这家民营周报对传播资产阶民主思想有一定的启蒙作用。报人朱淇办报的开创之功当书一笔!
青岛传媒业发展肇始于德占时期,虽然在旧青岛是“报章繁兴”的,前后继起的报纸达12家,除《胶州报》《同益报》等中文报纸以外,但大多为外文报纸。
1914年日据青岛后,日文报纸粉墨登场,发行《大青岛报》、《济南日报》(青岛版),雇佣一些中国人作为编辑。由于当时中文报纸不多,《大青岛报》吸引大批读者,发行量很大,逐渐引起国人注意,开始有国人尝试创办报纸。比如,伊筱农于1918年前后创办了《中国青岛报》,由于日本人的挤压,发行量不到1000份。
青岛中文报纸初具规模,是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北洋政府允许私人创办报纸,国人办报热情和兴趣被激发出来,青岛新闻传媒业开始勃兴。
据《胶海关十年贸易报告》,从1922年至1931年,青岛先后成立的报馆共有17家,包括两种外文报纸,济南这一时期只有8家。这些报纸中,《民国日报》为国民党党报,影响最大最著名。次为《平民白话报》,以启发民众教育为目的。再次为《工商报》,乃以传达工商消息为要务。其他如《晚报》、《快报》,所采用新闻最快捷。《青岛时报》及《正报》宗旨纯正,最受读者欢迎。《青岛时报》与《大青岛报》销量最多,除销售本市外,也销往外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