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耆这个人(2)

辛亥革命网 2011-12-02 00:00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侯宜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善耆字艾堂,自号偶遂亭主,爱新觉罗氏,满洲镶白旗人,1866年生。清初有八大“世袭罔替”即世世代代承袭的亲王,俗称“铁帽子王”,肃亲

  1909年12月,各省咨议局代表为挽救民族危机在上海开会,议决赴京请愿速开国会。善耆得知,极表赞成,准备邀约皇室亲贵联名奏请,后因庆亲王奕劻等人坚决反对而作罢。

  1910年1月,国会请愿代表将请愿书呈递都察院代奏。30日,朝廷颁发上谕,嘉奖了代表的爱国热忱,但又以筹备未完全、国民程度不齐加以婉拒。对此,善耆不以为然,派警官前往安慰代表,勉以“有志竟成”(《盛京时报》1910年3月1日),不要松懈。

  6月16日第二次国会请愿后,军机大臣们主张解散代表团,限制自由开会演说,派遣密探侦察请愿代表的行动,同时令民政部速劝代表离京。善耆拒绝执行。7月4日,代表团到北京外城巡警总厅为国会请愿同志会立案,巡警总厅呈报民政部,民政部的多数官员不敢批准,提出须与军机大臣商定。善耆深恐军机大臣阻挠,听后甚为不悦,对他们说:“凡人民结社立会能不违背法律者,本部即有保护之专责。查国会请愿一事,多系志士热心爱国,以和平主义力求进行,该会既无强挟之要求,即为不背法律,应即允准立案,无庸请商政府,以致多所转折。”(《大公报》1910年8月13日)当即批准。

  10月7日,代表团孙洪伊等二十余人前往摄政王府上书,当时摄政王载沣已赴宫内,回事处不便收受。代表商议留下六人,在府前露宿等待。善耆得报,亲往慰问,并保证向载沣代陈,劝他们回去。代表听从了劝告,请他转交上书。第二天,善耆即极为诚挚地向载沣详陈了各代表的爱国热情,学生为请愿而流血的情形。

  10月9日,代表到资政院呈递了第三次请愿书。载沣命会议政务处大臣各上说帖发表意见。善耆所写的最为激烈,其中有“若不速开国会,民心忿极,大祸必发。屡次遏抑民气,倘有不虞,民政部实难担此重任等语”。(《时报》1910年11月7日)但其他人多持反对态度,会议之后,他很不高兴,对人说:我看“各王大臣对于国会之态度,不独无真实赞成,且大有反对之意;即或敷衍缩短,亦迫于时势使然,将来必仍有阻力之发现。乃外间不知,犹殷殷企望,此则诚可悲悯者耳”。(《肃邸之孤掌难鸣》,《大公报》1910年11月2日)

  11月4日,朝廷宣布召开国会年限缩短三年,不准再请,令民政部晓谕国会请愿代表团即日解散回省。但代表团没有立即解散。军机大臣恐怕代表闹事,催促善耆赶快执行,并说如再不遵,就施行强迫办法。善耆答道:民政部“系奉旨剀切晓谕,并未奉旨强迫驱逐,故无论如何绝难从命”。(《大公报》1910年11月10日)

  过了几天,军机大臣又询问代表团是否解散。善耆答道:“国会期限缩短宣统五年(1913),舆情甚属欢舞,惟代表团以湖北、河南两省电争,又责代表无状,致无从解散,亦是各尽其职。”(《盛京时报》1910年11月18日)尽力为代表团辩解。军机大臣告以只能遵旨办理。善耆不敢违背谕旨,又不愿担当强行解散代表团之名,甚觉为难,随即请假。

  自10月3日最高立法机关资政院开议后,善耆几乎无日不到,与一些民选议员的关系较好。议员们因军机大臣侵夺资政院职权,不负责任,纷纷要求进行弹劾。政务处大臣讨论对付的办法,因为首席军机大臣奕劻未到,会议未开,大家坐着喝茶闲谈。谈到资政院议员,大多数说的都是愤激之言。只有善耆声称:“若以议员之心脑换置政府诸君身上,虽无议员,亦可强国。”(《泽公肃邸调和之政策》,《盛京时报》1910年11月30日)

  后来军机大臣以为弹劾与报纸鼓吹极有关系,对善耆说:“现在民选议员敢如此狂纵嚣张者,系多以报馆为后援之故,否则,断不至此;且各报登载续请国会及剪发等问题,均足以扰害大局,尤非严加禁缔不可。”善耆晓得他们怕落下专制暴虐的骂名,让他去当替罪羊,当即凛然答道:“资政院既准报馆旁听,则照议场情形登录,即不能限缔。且会议剪发、国会等事,亦为确有之事,并非虚捏,与违犯《报律》者不同。本部虽有管理报馆之责,亦断不能滥行干预,致负摧残舆论之谤。”(《枢府固无往而不摧残舆论者》,《申报》1911年1月9日)善耆坚持依法行事,理直气壮地将他们顶了回去。

  12月22日,东三省的第四次国会请愿代表到庆王府求见奕劻,未得允许,他们只好在极其寒冷的冰天雪地里等待,冻得簌簌发抖。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