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间的云南人物由云龙(2)

辛亥革命网 2012-03-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间的云南人物由云龙,本是云南楚雄姚安县举人,辛亥革命期间,云南省永昌(今保山)知府由云龙在西,边陲举起义旗,投入轰轰烈

  1942年,年逾花甲的由云龙应邀任《姚安县志》总纂。 在他的主持下,经7个寒暑,三易其稿,写成了80余万言,68卷的煌煌巨著,在方志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当时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姚安县志·序》中日:“由君云龙,滇中耆硕,以七秩之高龄,负千秋之大业,胜任愉快,自不待言;矍铄忘劳,尤堪敬佩。”由云龙总纂的民国《姚安县志》“序”里的一段话:“弄栋设县,自汉伊始,越七百年,版章大启。建都督府,袤及大理;元立一路,曾设统矢。明改府治,更辟荆杞;清改为州,百五十祀。延及民国,设县一体;沃野平原,广三百里。路线交通,水利兴起;峨峨者山,沄沄者水。”虽然历代名称不一、沿革异制,然总不离迤西雄镇者,疆域之广,振古未闻;锦绣迭复,至今垂眼;诗文彩茂,叹为观止;文宗诗宿,璨于珠玑。这样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人文环境,且笔架一山,峭拔迎日,云迷雾绕,每一登临,则楚榆诸山,如列几案……缺憾的是,苦于史料匮乏的原因,令人搞不清张三丰修道的鹿邑太清宫与明土同知高梓潼重建的姚州文昌宫有何关系。姚安龙华寺,俗称活佛寺,位于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麓。入内须经山门,其门为牌楼式建筑,癯两侧有清人由云龙题书楹联一副:“佛生极乐世,山壁大唐年”,横额为“龙华古刹”,两侧有哼哈二将泥塑于佛龛内。只知“姚虽僻处边隅,每岁坛庙祠宇,凡以神道设教,为民祈福者,皆要至浮屠、老子之宫奉行弗替。”如由云龙的《姚安县志》卷五十五也载:“张三丰,陕西人,寓姚三年,居文昌宫。又于笔架山之峦,结庐烧丹,今遗址尚存。县南二十里,有紫云岩,岩下有石床,三丰时往岩下,静坐累日不归,亦不饮食。去姚时,以只鞋挂文昌宫壁上,长二尺,题日:三丰鞋。又以墨渖泼壁,望之烟水苍茫云。” 民国《姚安县志》“祠祀”条下记载:“三丰祠《甘志》,在城南六十里笔架山巅。采访:一在光禄镇,旧名五福祠,在活佛寺右,光绪初,马驷良倡建。民国十五年,杨国文等续修,改祀三丰。”这就是今天龙华寺三丰祠的来历。

“三丰祠”

  民国学者由云龙所编的《姚安县志·卷55》载:滇省经会各县皆有。姚邑自明季即立社崇奉文昌,歌讽洞经,皇经等,以祈升平。间亦设坛,宣讲圣谕,化导愚蒙,殁道家之支流也。但信仰者多系士人,故每届举行,均礼乐雍容,古代礼乐得籍以保存於不坠焉。姚邑经会,创史於东山老会(原在白鹤寺)。明末奉人席上珍,始於城中立桂香社。清初有耿裕祈者,游江浙,精习乐律,颇多传导。由云龙《高峣志》介绍“升庵祠”时说,在滇南,妇人孺子、野老村夫皆识杨慎之名,每每言及,“辄相与咨嗟惋惜,慨叹不置,博得千秋百世之同情如是耶”。最为著名的就是由他编纂的《姚安县志》,当时他受任国史馆纂修,并任姚安县志局长,总纂《姚安县志》。从收集资料,拟订纲目,到史实考证、文字增删他都亲自动手。历时7年,三易其稿,最终形成68卷的《姚安县志》。《姚安县志》,体例创新,选材严谨,资料充实。详细记录了咸同间清政府镇压回民起义,血洗姚安城的惨状。他主持编撰的《姚安县志》,作为民国方志珍本,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点校重印。民国时期,云南各县多有修志,其中不乏上乘之作。

  全国解放后,1950年,由云龙被选为云南省人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副主席,还被任命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周恩来总理赴滇处理中缅划界事宜,特邀由云龙参加工作。由云龙受到总理的邀请后,不顾年事已高,查阅大量资料,几易其稿,最终作出了相当出色的文案,使周总理非常满意。周恩来很尊重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回京后,特邀请他到全国政协搞文史研究工作。由云龙欣然从命,惜病魔缠身而未成行,直到1961年4月20日,由云龙病逝,享年85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