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儒”辜鸿铭(2)

辛亥革命网 2012-03-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朝灭亡,时人说,武人辫子是张勋,称为“辫帅”;文人辫子是辜鸿铭,称为“辫儒”。凭心而论,辫子是有的,儒也称得,但这仅是其外表

  他青少年时代,游学英国,获文学硕士,复遍游德、法、意、奥等国,精于欧洲语言文字。1880年,在他24岁时由欧洲返回槟榔屿,被派往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任职。三年后,遇见了中国改良派人士马建忠,一见如故,得闻中国文化,辜氏遂辞去职务。返回槟城,从此留心蓄发养辫,改穿长袍马褂,闭门钻研中国语文,倾心向慕祖国文化。中法战争期间,他结识了张之洞的幕僚杨汝树,经杨等人的引见,进入张之洞幕任洋文案,主要负责译述情报和礼宾工作,历时近二十年。1904年任黄浦江浚治局督办。其间,引人注目者,以英文译述儒家经典如《论语》、《中庸》等,传播国外。使西人令略了中国传统文化,辜鸿铭在这时,已是欧美人士共同瞩目的人物。法国文豪罗曼,罗兰说:“辜鸿铭在欧洲是很著名的。”德国曾一度产生了“辜鸿铭热”,并成立了“辜鸿铭俱乐部”和“辜鸿铭研究会”,探讨辜氏的著作和思想。

  晚年的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文诗。在讲台上他说:“英文诗分三类,国风、小雅和大雅。国风中又可分为苏格兰风、威尔士风等七国风。”他还让学生练习翻译《三字经》、《千字文》。这位民国时代仍穿长袍、拖长辫的“古怪”老头成为北大一景,也吸引了许多外国著名我士慕名拜访。英国作家毛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印度诗人泰戈尔、日本首相、俄国皇储都登门。他毫不客气地以其渊深的西洋学术涵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各位大家钦佩不已。他说:“许多外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可是在国内,虽然由于张之洞的提携,辜鸿铭在光绪末年至宣统初年,曾在清朝外务部做过“部郎”——由员外郎、郎中而左丞,力主修邦交,重武备。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筹备立宪时,曾上《陈言内政宜申成宪、外事宜定规制,并请降谕不准轻改旧章创行新政呈》。提出:“内政宜申成宪,以存纲纪,而固邦本。外事宜定规制,以责功实,而振国势。”强调指出:“为今与其积兵力以防外患,而外患未去,内患已可虞,不如节兵费以裕民生,以治内政,以修邦交,而外患要无不可以销也。国固不可以忘戎,惟今日国家于戎政当以作士教礼当先,而不可以练兵集师为重。”他有一付联语:“邪说诬民,孙卿子劝学崇儒,以保明教;中原多故,武乡侯鞠躬尽瘁,独矢孤忠。”名教孤忠,确是其文字本色。说他是个怪人,虽为忠君,但在慈禧庆寿要人上贺词时,他却言:“皇帝万年,百姓化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后,政府令全国致哀,停止娱乐活动。他却请剧团到他家唱戏三天。汉译《痴汉骑马歌》为当时所传诵。另着有《读易草堂文集》、《张文襄幕府纪闻》、《辑蒙弦歌》等。在1910年初,被皇帝特旨赏给文科进士,同年又在上海担任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校长,因而知名度大为提高。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辜氏是此届提名英译《中庸》之一。1924年11月16日,应族弟、台湾实业家辜显荣之邀,赴台作短期演讲。德人尼尔森搜集辜氏论文与演讲稿,编译为《怨诉之音》(或译为《呐喊》)在德国莱卜市出版。

  清帝退位后,他公开宣称仍效忠清廷,依然留着长辫子。1913年,一度担任五国银行团译员。民国时被北京大学请去当英文与拉丁文教员。据周作人回忆,辜鸿铭当为旧北大教员中荒诞之第一人,他不仅自己是黄发束辫,令人惊叹,“尤其妙的是他那包车的车夫,不知是从哪里乡下去特地找了的汉子,正同课堂上的主人是一对。”据说他在北大初执教时,一进课堂,学生就哄堂大笑,因为他拖了一根辫子。辜鸿铭并不动声色,走上讲台,慢吞吞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马上剪掉,然而,诸位脑袋里面的辫子,就不是那么能剪掉的啦。”再没有人敢嘲笑他了。他到课堂授课时,辄携一大茶壶上讲坛,且饮且讲。他愤世嫉俗的见解,举国维新之时,他则杨言尊孔;在民国时,他偏言尊君,留辫子;在崇尚西洋文明之时,他则力斥此西洋文化之非。原来他“亦只欲替中国人争面子出出气而已。”其荒唐之处,还在于如新派代表胡适列举之“八股、小脚、太监、姨太太、五世同居的大家庭、廷杖板子夹棍的法庭”之这所谓中国“独有的宝贝”,且令新派青年鞭鞑批判,而辜氏则几乎逐项予以过不同程度的辩护。更有甚者,他以茶壶譬丈夫,以茶杯譬妻子,故赞成多妻制和纳妾制;他对旧式妇女的小脚不惜赞美之辞;……奇谈怪论甚多。但是,他颇有民族自尊,尽管他博通西国文字和语言,然而,他与国人晤谈,从不杂及外语;而在为公事同外国人会见时,必用华语交谈。至于他大量向国外翻译传统文化,亦是以一种民族自豪感的表现。辜鸿铭精通外语,则对汉学亦复擅长。所作《叶成忠传》就是例证。尤以讽世为宗旨,卓然可传。

  1928年5月1日《晨报》载:“辜鸿铭昨日(30日)下午三时四十分,在京寓逝世。辜氏所患系肺炎症,历时已月余,遍经中西医诊治,以年老未易奏功,竟以不起。辜号汤生,福建籍。1856年生于新加坡之本那格地方,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通哲学文学,尤长于英法德等国文字。曾英译四书,另有英文著述多种。归国后,入张之洞幕府,任两湖督署文案十七年。复充上海沪浦局总办五年,及南洋公学教务长。辛亥革命后居北京,任北京大学教授多年。前年赴日,在日本帝国大学演讲。张作霖就大元帅,辜复由日回京,任北京大学教授。为学好推崇儒家,于西方哲学,多所非诣。又主忠君之说。性孤僻,发辫至今就存。享年七十二岁。”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