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教育家吕美荪

辛亥革命网 2012-03-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0年,名重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家、女诗人吕美荪在青岛小鱼山畔,建起一座依山面海的别墅,即鱼山路7号,室名“寒碧山庄”。自称寒碧山
 

  1930年,名重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家、女诗人吕美荪在青岛小鱼山畔,建起一座依山面海的别墅,即鱼山路7号,室名“寒碧山庄”。自称寒碧山庄主人.吕美荪是一位有名气的诗人,于元芳评其诗说:“惊为海内巨擘”。“我是山野吹来的风,带着泥土香味。”吕美荪自题。

  吕美荪的父亲吕凤岐(1826—1895),原籍安徽旌德人。原名烈芝,更名凤麒,再更今名,字瑞田,别号石柱山农;室名静然斋,也称静然阁。晚有长恩精舍等称。光绪三年(1877)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后派往山西做学政三年,十一年(1885)任满归里告病不出,二十一年病逝,年59岁。吕美荪(贤鈖)阐述其家身世曰:“生考登贤书院后,充景山宫教习。甲戌(1874)考授内阁中书。光绪丁丑朝改翰林院庶吉士,旋授职编修。历充本衙门撰文、国史馆协修,玉牒馆纂修。壬午(1882)简放山西学政,任满乞病归。侨居六安,构长恩精舍,藏书数万卷。乙未冬卒。两兄皆前母蒋淑人生。先卒。母为铅山蒋心余太史曾孙女,亦能诗。吾母为来安严琴堂孝廉之女,乃武寅斋太守沈夫人之外孙女,来归先考为继室,生四女,先考既卒,恶族争继嗣占家产。遗稿尽失,仅忆断句‘吞花笑女痴’五字。后又于六安宗人处抄得《流波硐》七古一篇,所存止此。”(陈诗《皖雅初集》)卒后其诗文散佚。后由吕美荪为其父整理遗稿《静然斋杂著》,于1934年在青岛出版。是书一卷,《石柱山农行年录》一卷,附《贤满遗稿》不分卷。由贤鈖署。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略云:“是集文十四首,诗一首,联语五十三行;年录则自编年谱也。前有吴郁生序民国二十三年。贤鈖印并跋;附女贤钟诗四首,贤满诗九首。贤钟字惠如,凤歧长女,民国时卒,年五十一;贤满字坤秀,凤歧季女(“十岁能知孝母,而友爱恭让于诸姊,幼遭家庭变,故食贫耐苦,独愉愉于亲旁。年十四,由皖赴沪肄业于务本女学校功读过苦兼于算学,遂得咯血疾,旋即回皖侍母。余女兄弟三人皆各餬口于千万里外,母妹寄居外家,复为恶戚所厄惨无生路,俱各饮鸩自尽,幸为邑令灌救得活,而伯姊复泣,求于江宁藩司樊樊山年伯。……妹年二十赴吉林任双城府女子师范学校教习。鼎革后,侍亲居沪,贞孝不字。民国二年慈母见背,抢地呼天,妹几以身殉。”)事母不字,(“后于闽乃学校(即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在鼓浪屿孤岛,不五月忽疾”。)(美荪语)民国三年卒,年二十七;贤钟有《清映轩诗词稿》四卷,贤满有《撤珥集》一卷皆佚。”吕凤歧二子早逝,四女则均成才。“清末民初,吕惠如任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吕美荪任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吕碧城任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吕坤秀任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教师,姊妹四人,同事教育工作。”(郑逸梅语)。

  吕美荪出生于1882年,原名梅生,1905年在《大陆报》发表文章时曾署名吕眉生,又署眉生女士;因青岛是齐国故地,居青岛后,又自号“齐州女布衣”。吕美荪与姐吕惠如及妹吕碧城以诗文著称于时,号称“淮西三吕,天下知名。”英敛之曾为刊《吕氏三姊妹集》。其小妹吕碧城(1883—1943)尤为著名。十二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经颇为可观,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是吕凤歧的翰林同年,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十二岁少女的作品,便收为弟子,许为“笔扫千人”。近代杰出女词人,精通中英文学。清末任天津《大公报》撰述、编辑,因发表鼓吹妇女革命及男女平权之诗文,为秋瑾引为同道。后被聘为北洋女子公学堂总教习、监督,时年仅21岁,为我国教育史上以女子担任女校长的第一人。并课余从严复研习英国语文,习逻辑,胸禁益开拓。入民国后,曾任袁政府秘书,筹安会起辞去。晚年居香港,其诗词驰名中外。终生未嫁,1943年1月24日逝世。著有《吕碧城集》《美利坚建国史纲》等。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