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武器的海宁商人——硖石商团

辛亥革命网 2012-03-08 00:00 来源:海宁日报 作者:韩海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为了保护商家及地方安宁,吴清、徐申如等人于1910年7月仿照上海南市商团的成规,筹划建立了海宁绅商自己的武装队伍——硖石商团。 ,拿起武
 

  相关人物简介:

  吴清:字小鲁,海宁硖石人。清末民初诗人。光绪二十五年中秀才,曾任教于硖石米业学堂。

  徐申如:海宁硖石人。民国初期硖石镇著名实业家。担任硖石商会会长、主席之职长达20余年,所兴办实业蜚声全省。

  查人伟:字仲坚,海宁袁花人。同盟会会员。著名律师。

  徐骝良:又名徐策。海宁硖石人。同盟会会员。著名铁路工程专家。

  ①恐于匪盗,惧于暴动

  清朝末年,官场腐败,国民经济萧条。清政府只好通过不断增加苛捐杂税,以缓解财政危机,由此导致民不聊生,盗匪四起。

  1905年,清政府曾设立巡警部,试图加强社会治安,然而政府又很少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巡警部所需经费只能靠各地商家募捐,商人阶层不堪重负,社会治安也并无丝毫改善,盗贼帮匪之患反而愈演愈烈。海宁的情况也是如此,各绅商店家不仅受到政府部门的连年暴征,同时还经常遭到匪盗抢劫勒索,根本得不到政府任何保护。

  1907年,海宁遭受了严重的虫灾,晚稻歉收,亩产不足一石。这年十月间,部分农民率先要求地主减租,但是地主们不仅拒绝减租,反而强行索取农民在闲置田亩上耕种的租子,由此激起了广大农民的愤怒。先是一些农民鸣锣聚众表示反抗,接着迅速扩大为路仲、斜桥、伊桥、硖石、祝场、丰墅等乡镇上万名农民参加,手执锄头、棍棒、铁锤,冲击学堂、教堂,掳掠商店、绅商住所,分两路攻打州城盐官的大规模抗租暴动(史称“烟管头造反”)。

  整个海宁为之震惊,无论官家商家,均感祸悬眉睫。时海宁代理州牧见此场面,极度恐惧,当场喷血而死,官商富家之惶恐更自不待言。众多盗贼帮匪混杂于暴动队伍之中浑水摸鱼,趁火打劫,掳掠商家,包括地方商界要人徐申如的家也难逃厄运,他所开的酱行、钱庄、绸缎店等,亦悉遭焚毁。海宁州府见状,慌闭城门,急请省兵80人前来开枪轰击,暴动农民毫不示弱,鸣炮为号,锣鼓喧天,双方对峙不下。州府无奈,再请省兵三四百人前往弹压,总算平息。

  这次暴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申报》对此事件也作了详细报道。这次暴动实际上也是促使硖石商团建立的一个客观原因。

  ②赖以自保,维护安宁

  为了保护商家及地方安宁,吴清、徐申如等人于1910年7月仿照上海南市商团的成规,筹划建立了海宁绅商自己的武装队伍——硖石商团。

  硖石镇各商家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各店铺130多名青壮年员工踊跃报名参加,推举吴清、徐申如担任团长。商团聘请新军退役军官程摇九、陈伯平担任军事教练,对商团队员实施强化训练。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