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驱吴殿英、庄蕴宽(2)

辛亥革命网 2012-03-05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汤祚永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吴殿英正是清末最早崇尚民主新政,支持革命党,默许在军中宣传革命思想,并为辛亥革命的偶然发起,奠定了必然成功基础的重要将领。武昌

  三、首批赴日主张新政

  在这里,我们插一下赵凤昌,赵凤昌1856年出身于常州名门望族,他是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1766年)的探花大诗人赵翼(瓯北)的后裔,赵翼本来殿试第一,乾隆皇帝为了照顾“西部发展”,与陕西的王杰进行对调,王杰成了陕西第一个状元。赵凤昌跟着张之洞从广州到武昌,从两广总督到湖广总督始终是张的首席幕僚兼主笔文案。被人称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虽有讥讽之意,却足见赵在张面前的作用下。赵对后来的推翻清朝走向共和也起过极大的作用。按清朝用人旧习,举荐贤才的重要根据是家世背景有无出处,赵举荐吴殿英,又是同乡,又是世家通好,张之洞当然言听计从,同时被荐的还有同在南京的姚锡光(原是李鸿章的幕僚也是江苏人)、黎元洪等。

  中日海战后由于对日本人记恨,所以中国练军都是请德国人,考察也是往西方。张之洞不以为然,早在1895年张之洞便已提出应多向各国派出游历人员,使其考察各项实业,回国后察其优劣,分别任用的建议。此次旧事重提,他新强调的一点是游历西洋不如东洋,应以先游日本为急务。张提出的建议,大多获得了清廷的同意。

  1898年底,清政府热衷于改革,日本人则不断示好,两国同意交好共同对付西方侵略。缘此,便克服了甲午战争以来深深的敌意,开创了中日关系史上友好的一个新纪元。吴殿英被授予湖北新军都司衔监操官,任务是训练新军,办湖北武备学堂培养高、中级军官。1898张之洞委派姚锡光、张彪为正副团长,两位具体的执行官,一位是主管训练的都司衔监操官吴殿英,另一位是主管武器的抢炮厂监造官徐均浦还有他们的下级军官黎元洪和翻译矍世英组成中国第一批赴日军事考察团,出访日本,(引自张之洞全集)由日本外务省和陆军省参谋部接待。考察内容除军事制度外,重点是观操,学习日本先进的战略战术及治军手段。该团二月出发,六月回国共三个多月。

  吴殿英考察一回国,首先把张之洞“忠君爱国、御侮自强”的练兵理念贯彻到强军练兵中,重中之重就是抓“选将募兵”,规定将领必须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军事修养,将领多选自武备学堂学生和回国的军事留学生,将领的来源也非派系化,这与北洋新军是绝然不同,所以湖北将领阶层最早接受外来先进的革命思想,观念明显开放。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成功打下坚实基础。此后大批中国学生赴日学习,掀起空前高潮。

  四、庄蕴宽救黄兴支持革命党

  这里我们又要提到一个人,就是吴殿英夫人庄还女士的弟弟—庄蕴宽,蕴宽也是出身江苏常州名门,先祖庄培因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状元,庄存与乾隆十年(1745年)榜眼,庄氏家族在清代两榜进士有十几名。庄蕴宽自已是辛卯年江南会考副贡,先后任广西平南知县、悟州知府、太平思顺兵备道兼龙州边防督办。庄蕴宽在广西任内始终竭尽所能,为革命人士提供方便。宣统三年开办广西陆军干部学堂,蕴宽为广西兵备处督办兼陆军干部学堂总办,当时都是请留日归来的蔡锷、李书城、钮永建、赵恒惕、尹昌衡等作教员,学生后期出名的有李宗仁、李济琛、白崇禧等。

  一次黄兴(克强)在长沙策划起义,遭湖南巡抚通辑,黄兴乔装改扮成道士,逃到龙州边防,龙州与越南毗邻。边境戒备森严,清庭欲擒黄兴,命令严查围捕。庄蕴宽早在吴殿英处得知黄兴其人,得到黄兴已到辖区线报,对身边人说了一句常州话,叫他“差龙(常州话就是叫他离开),命人赠重金护送黄兴出境,并与黄兴结成挚友,黄兴死后出版的日记亦由庄蕴宽作序。

  黄兴出身张之洞治下的武昌两湖书院,少吴殿英10岁,1902年被派赴日本留学,是同盟会在国内的主要领导人,武装起义的组织者,“孙氏理想,黄氏实行”,被章炳麟(太炎)誉为“无公即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孙中山,黄兴欲推翻清朝,在湖北、广西所倚重的清朝两位重要将领,正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手下实际掌握兵权的吴殿英与庄蕴宽。也正是这兄弟二人在湖北和广西的新军中发展与积蓄了日后足矣推翻满清的革命力量。

  遗憾的是由于黄兴,吴殿英去世较早,当初革命又事涉机密,近代史中跟他们有直接关系的很多重要武装起义史实便淡化,而淹没了许多内容。 

  此外,当时湖北新军革命党中官阶较高的人物均为清室旧臣,拿着朝廷俸禄,忠君思想毕竟还在,其革命性尚不彻底,对真的推翻清朝,成为叛将多有顾虑。关键时刻采取默许观望的态度,隐姓埋名,亦属人之常情。反而是一些下级军官无所顾忌,武昌首义时冲在了前面,也是重要事实。

  五、反袁英雄名满震天下

  庄蕴宽还利用1907年(姚婕论文中有载)随清政府代表团到日本参加天皇加冕典礼,1908年以清政府陆军部特派员身份赴日本考察之机。与同盟会人士广泛接触,并招募数批留日军校生到广西武备学堂和广西的边防军。并有数批学生通过吴殿英送入湖北新军和湖北武备学堂。吴殿英与庄蕴宽兄弟联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军队中撒下了革命的种子。也奠定了他们在近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

  民国成立,孙中山赴南京出任大总统。当时的大人物张謇,汤寿潜,赵凤昌等认为程德全已不再适合延任江苏都督,一致公举庄蕴宽出任,孙中山与黄兴亦颇为赞同,特邀庄蕴宽乘同列火车赴南京,即刻委任庄蕴宽为江苏都督,协助孙、黄佐理军政。不久袁世凯接任总统。庄蕴宽作为南政府代表到北京先后出任都肃政史,审计院长,兼平政院长,官至内阁大臣。

  1915年袁世凯称帝。全国六十位约法会议员,五十九位表态支持。唯庄蕴宽一人以其推翻满清有大功在身的资历,拍案而起,冒死请徐世昌代递公开信,痛陈帝制不可为,民意不可欺,时代潮流不可逆。公然提出取消洪宪年号,撤消大典筹备处。引起袁世凯勃然震怒。庄蕴宽亦因此以骨鲠之士不畏强权的亮节高风,名满天下,享誉士林。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庄蕴宽以其民国元老,德高望重,被尊为主席。在乾清宫主持了开院盛大典礼。民国政府从执政总理到所有大员名流尽数参加,盛况空前,永载史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