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鉴与《补晋书经籍志》(2)
辛亥革命网 2012-03-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梁启超《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著录有光绪三十年(1904)吴氏家刻本、另有《历代经籍志》本。
每家撰人卷数,及时代存亡,即别集自汉宣帝以下,有三百九十家之多,按汉魏六朝百三家校之,现存者不过数十家而已,且卷数又多未符,今所见则多不全之书矣。夫史书最重要为艺文志,编年之所以不及正史,正因编年无艺文志,不能序学术源流,古经籍无从考辨也,故留心学术者,如钱大听《补汉书艺文志》,候康、姚振宗《补三国艺文志》,文廷式、丁国钧《补晋书经籍志》,褚德彝《补晋书经籍志》张鹏一、杨守敬《补晋书经籍志》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王荣兰、倪灿、卢文弨《补宋史艺文志》倪璠、金内诏、倪灿、卢文绍《辽金元三史艺文志》历鹗、黄任恒《补辽史艺文志》、杭世骏、郑文焯《补金史艺文志》尤侗、徐鼎赓、万斯同《补明史艺文志》是皆各鸣一家矣。吴氏纂此书,事肤而文备,精裁而择要,两晋风流遗籍于此微存厓略,闻常熟丁秉衡,亦有《补晋书经籍志》之辑,惜未见传。士鉴撰的《补晋书经籍志》可谓佳本。士鉴给缪荃孙信函称:“顷迸上拙箸《金石跋尾》,《补晋志》二种,敬求钧正。《跋尾》先刊一册,以后赓续成之。《补志》与丁氏所著同时成书,颇有互异。释氏类采录《阅微知津》多至二百余种,乃丁氏所未见也。又《竹崦庵金石目》为晋斋先生未刊之书,光绪《杭州府志》艺文一类为昔年分纂之作,此二种刊于长沙,一并上尘浏览,伏乞察存。”吴缪书信往来甚频,仅《艺风堂友明书札》就收录四十二件,多为著述与刊刻之情况交流通报。
附录补撰正史艺文志资料:补撰正史艺文志开始于1679年成立明史馆之时。最初是补辽金元三代,逐渐及后汉,三国,两晋和五代史的艺文志。而且往往补一史艺文志的就有几家。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不但给正史中没有艺文志的作了补撰,而且也给正史中有艺文志的作了补注。主要根据各正史列传,其它正史艺文志,旧目录及有关资资料。由于它不是根据当时的藏书,而是根据史料重建一代正史艺文志,因此补志所著录的书不都是可靠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补志更为详尽,采取了抄辑列传,注跋与其它书目资料的方式,后人查考起来更为方便。据开明书店所辑《二十五史补编》,将正史的补撰与补注,抄录如下:《汉书艺文志考证》十卷(宋王应麟撰),《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清姚振宗撰),《汉书艺文志条理》八卷(清姚振宗撰),《汉书艺文志举例)一卷(孙德谦撰),《前汉书艺文志注》一卷(清刘光贲撰),《补续汉书艺文志》一卷(清钱大昭撰),《补后汉书艺文志》四卷(清候康撰),《补后汉书艺文志》十卷(清顾櫰三撰),《后汉书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撰),《补后汉书艺文志》一卷考十卷(曾朴撰),《三国艺文志》四卷(清候康撰)《三国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撰),《补晋书艺文志》四卷附录一卷(清丁国钧撰,丁辰注并撰刊误),《补晋书艺文志》六卷(清文廷式撰),《补晋书艺文志》四卷(清秦荣光撰),《补晋书经籍志》四卷(吴士鉴撰),《补晋书艺文志》四卷(黄逢元撰),《补宋书艺文志》-卷(聂崇岐撰),《补南齐书艺文志》四卷(陈述撰),《隋书经籍志补》二卷(张鹏一撰),《隋书经籍志考证》十兰卷(清章宗源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五十二卷首一卷(清姚振宗撰),《补南北史艺文志》三卷(徐崇撰),《补五代史艺文志》一卷(清顾櫰三撰),《宋史艺文志补》一卷(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校正),《西夏艺文志》-卷(清王仁俊撰),《辽史艺文志》一卷(缪荃孙撰),《辽史艺文志补证》一卷(清王仁俊撰),《补辽史艺文志》一卷(黄任恒撰),《补元史艺文志》四卷(清钱大昕撰),《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清倪灿撰、卢文弨校正),和《补三史艺文志>一卷(清金门诏撰)。由于正史艺文志的补撰与补注,使正史都有艺文志了,连贯起来就成为中国古籍总目,反映了从古至清的著述情况。此外,还有缪荃孙撰《新唐书艺文志注>八卷(据李宗侗著《中国史学史》录)。以上皆清人所作。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