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生活16年,邹容从小就叛逆(2)
辛亥革命网 2012-03-01 00:00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周勇 查看:
学习和传播新思想,决心做谭嗣同的“后来者”
甲午战败,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屈辱的一页。战后,帝国主义对神州大地更是虎视眈眈,瓜分大祸,迫在眉睫。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救亡图存,把早已酝酿的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维新运动。维新之风,竞于中华,也吹到了巴山蜀水。邹容读到了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梁启超等主编的《时务报》等著名的维新报刊。《渝报》创刊以后,更使邹容大开眼界,他终日埋头书房,专心致志,仔细阅读。为了更直接地学习西学,邹容入日本驻渝领事馆,跟成田安辉、井户川辰三学习英语日语,邹容的眼前又打开一个新的天地。他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及其学说,成为新思想的热心传播者和旧思想的批判者。
邹容父亲希望他也和他的大哥邹蕴丹一样,循规蹈矩,攻读诗书,热心功名,锐意仕途。因此,把他送入重庆经学书院。邹容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和封建思想的束缚,早已厌恶,因为离经叛道的言行,不久为书院开除。
邹容对封建制度彻底批判的激进态度,是与他对维新志士谭嗣同的钦佩与效法分不开的。谭嗣同是维新派中激进派的代表,思想锐利,奋不顾身。戊戌政变后,他被捕入狱。面对屠刀,谭嗣同慷慨就义。噩耗传来,邹容悲愤不已。当时,一切变法言行均在禁绝之列,清政府四处搜捕维新志士,而邹容却毫无顾忌。他称赞谭嗣同“若谭者,可谓杀身成仁也”。他公然置谭嗣同遗像于座旁,并题写了“赫赫谭君故,湖湘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的诗句表示悼念,决心做谭嗣同等维新志士未竞事业的“后来者”,冲决一切罗网,为救国救民而继续奋斗。正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和运动的熏陶与锻炼,把邹容单纯的民族自尊感上升为爱国责任感。
戊戌变法失败后,邹容敏锐地感觉到,改良主义救不了中国,连谭嗣同这样的英雄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而地处东瀛的日本,在几十年间,却由一个弱小岛国,发展得国富民强,打败了堂堂的一统天朝。不少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都纷纷前往日本,重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留日探索救国之道,开始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
1901年,四川首次选派官费留日学生,邹容经老师江叔澥先生的荐举,于7月1日(旧历五月十六日)离开重庆,步行十天,到达成都。经过考试,成绩甚好,预选合格。7月31日,考试监督李立元带领邹容等谒见四川总督奎俊。奎俊对邹容勉励数语,叫他回重庆收拾行装,等候通知。邹容满心欢喜,于8月20日(旧历六月十五日)回到重庆,整装待发。但是,邹容在重庆的离经叛道言行,在社会上已有一定影响,官府也有所风闻,视为异端。再加上一些保守分子向官府大进谗言,采取卑鄙手段,以邹容“聪颖而不端谨,不合条件”为由,取消了他的官费留日资格,而由一个很有权势的富家子弟顶替了邹容的名额。
邹容留学日本,追求真理的愿望受到严重挫折,但他不向封建淫威屈服,留日之志不移,转而要求父亲允许他自费留学日本,并得到同学杨庶堪、朱必谦等人的支持。对于邹容留日,亲属中反对者甚多。他那孜孜于仕途之道的大哥就不赞成。特别是他的舅舅刘华廷更是明确反对。他对邹容说,多少英雄豪杰都没有办法,你一个人岂能拯救中国。你不走仕途也行,只须学好英语,将来自然也会有所成就,吃不完穿不尽,何必生出许多非分之想。你口口声声为国为民,试看你所崇敬的谭嗣同为救国而被杀头,祸及父母,殃及族人,孰好孰坏,自应明白。刘华廷再三要求邹子璠不许邹容出国留学。对子舅舅的话,他据理力争,针锋相对。他对其父母说,“有亲戚如此,不如无之为虞。愤愤!”邹容的老师江叔澥是一个具有一些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是邹容留学的积极支持者,经他反复开导,邹子璠最终同意他自费留学。
1901年秋,邹容顺江而下,踏上东去的征途。1902年九十月间(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到达日本。
当时,正值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加紧进行中国革命活动,革命思想迅速传播之际,中国留日学生迅速增加。这批青年学生在国内受到封建制度的长期束缚,一到日本,汲取了许多新思想,特别是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更加急迫地要求改变中国现状,他们纷纷汇集在孙中山先生的旗帜下,革命斗争浪潮汹涌澎湃。
在国内,邹容就十分仰慕孙中山先生。一到日本,他一面勤奋地学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一面积极投身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和革命活动。凡有留学生集会,邹容都要登台演说,言词“犀利悲壮,鲜与伦比”。特别是他在1903年春节留日学生新年团拜大会上的演说,更是在东京留学中产生重大影响。当时,在部分留日学生中存在“讳言排满”的倾向,不利于革命运动晦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确定这次会以“革命排满”为主导思想,开成一次宣传革命的大会。在会上,邹容再次登台演讲,他历数清朝统治的罪恶历史,“大倡排满主义”。措词尖锐,分析深刻,议论新颖,慷概激昂。这次大会加强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正是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启迪和引导下,邹容开始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这次演讲,就是这个转变的标志。
结识陈独秀,割留学生公敌的辫子,共谱革命佳话
邹容在日本结识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陈独秀先生,他们共同写下了一段革命佳话。陈独秀当时也正在日本东京成城学校(日本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学习陆军。清政府为了约束留日学生,专门派遣学监到日本督学,其中南洋学生监督姚煜(文甫)常箝制学生,阻挠学生学习军事,且生活腐化,引起众学生的公愤。1903年3月某日晚,邹容和陈独秀、张继、翁浩、王孝缜五人闯入姚的卧室,声言要割掉他的脑袋。姚哀求宽大。邹容说:“纵饶汝头,不饶汝发”,于是“由张继抱腰,邹容捧头,陈独秀挥剪,稍稍发抒割发代首之恨”,愤而将其辫子剪掉,悬于留学生会馆梁上,旁边写上“南洋学监、留学生公敌姚某某辫”。为此,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捉拿邹容等人,他与陈独秀、张继等不得已回到上海。
回国之后,邹容和陈独秀立刻投入参加了反对沙俄强占我东北地区的拒俄运动,继续倡言革命。4月,陈独秀在家乡安徽安庆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主张,希望“与上海爱国学社通成一气,并联络东南各省志士,创立国民同盟会,庶南方可望独立,不受异族之侵凌”。邹容在上海,又结识了革命志士章太炎、章士钊,提出了“创立一中国学生同盟会”的主张,他说“其目的在于学界成一绝大的法团,以鏖战于中国前途竞争逼拶中者也”。虽然陈独秀和邹容的这些主张并没有能够实现,但是“充分反映了这两位青年的伟大的政治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