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沧白:主盟重庆辛亥起义(4)
辛亥革命网 2012-03-01 00:00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陈维灯 查看:
“那日在成都,军警伤我学童,我曾面禀川督赵尔丰据理力争。为此事那川督衙中庸吏也有诬我清誉之说,既然大人生疑,今日庶堪投案府衙,就请收监入狱吧!”
“不,不,不!杨先生误会,误会。而今时局艰难,烽烟四起,朝庭捉襟见肘,进退维谷,先生巴蜀名士,今后还要仰仗多多。”
一番唇枪舌剑,钮传善自知理亏,加上他自己也是秀才出身,认为秀才们也就是那点三脚猫的能耐,“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对府中学堂文人革命的事也就一笑置之。他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前清秀才,将推翻清王朝在重庆的统治。
从1909年开始,杨沧白、张培爵等人通过各种关系,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重庆的教育机构。杨沧白任重庆府中学堂监督,张培爵任学监,朱蕴章任巴县中学堂监督,杨霖任川东师范学堂监督,朱之洪任巴县女子学堂监督及重庆教育会会长,谢持任女校教习,周国琛任体育学堂校长,并将同盟会重庆支部机关设在了府中学堂。
在此期间,同盟会员张树三在鼓楼街开设有“天泰店”,被同盟会重庆支部指定为招待所,并在店内设书报社,置各种为清朝禁毁的图书和海外报刊,以扩大联系各方面人士,并加强革命宣传。此外,同盟会员石青阳,于1908年在南岸界石乡开办了四川第一家蒸汽缫丝厂——蜀眉丝厂;1905年同盟会员陈崇功也办有富川制纸公司。这些,不仅对四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甩,而且掩护了革命活动。
兵不血刃
1911年11月中旬,重庆城里已是风起云涌。
通远门外浮图关,同盟会会员夏之时率领的龙泉起义军兵临城下!杨沧白命人与龙泉山起义军取得联系,并共同商定重庆辛亥起义细节。
众人公推杨沧白主盟起义,“决疑定议,筹谋财政,周旋官吏,延揽党员”;由张培爵、谢持“主持联络交通,征集器械,发纵指使”;朱之洪“主持联络官绅,交涉各军”;陈崇功、杨霖负责联络袍哥;熊兆飞、夏江秋负责制造炸弹;以周际平为“总城防团练而握其兵符”。至于草拟书札文告等人,也一并安排妥当。“诸校学生中党人群效奔走,会员防军皆已密约待命”。
11月21日,同盟会重庆支部向清王朝在重庆的川东道台、重庆知府、巴县知县三级地方行政衙门发出通牒:“于11月22日上午9时到重庆朝天观议事。如若不来,必强行灭之。”
巴蜀大地反清大潮澎湃汹涌,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已龟缩一团,害怕自己脑壳不保,重庆城的满清官员自然不敢违抗民意,准时来到朝天观。
朝天观,如今早已不存,在清末,朝天观是一座规模气派的道观,其旧址在如今朝天门内的新华路与陕西路相交处。
11月22日早晨,一杆绣着“汉”字与十八星纹的黄缎子大旗领着人群从街上涌动而来,掌旗的就是田得胜。在他身后,是一群手拿春秋刀、羊角叉等各式兵器的袍哥队伍,再后面是手上抱着用白毛巾包裹着的炸弹的敢死队,还有肩上扛着毛瑟枪的学生军,最后是挥舞着丈八蛇矛押阵的况春发。
杨沧白率众人在朝天观内举行市民大会,朝天观门前有几十名青壮年分守两旁,个个手里抱着用白布包着的炸弹。后面一排壮汉,个个头捆白布,身穿青打衣,手里握着梭镖、长矛、大刀、长剑,精神抖擞,扬眉吐气,一直排到朝天观大殿前,十分威武,蔚为壮观。
见此情景,钮传善吓得浑身哆嗦,他一边扭着杨沧白要他担保自己的身家性命,一边嘀咕着:“兄弟么,正有此意,正有此意……”,讪讪地交出了大印。很快,道、府、县的大印,悉尽缴来。
缴了清王朝官员的大印,杨沧白登上朝天观的高台,庄严宣告:清政府在重庆及川东地区的统治结束了,重庆独立,重庆蜀军政府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