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沧白:主盟重庆辛亥起义(2)
辛亥革命网 2012-03-01 00:00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陈维灯 查看:
杨沧白曾在重庆日本领事馆学习,彼时与邹容相识。邹容虽然比他小4岁,但其蓬勃向上的精神与离经叛道的言行,已远近闻名,许多学生都不敢与邹容接触,而杨沧白偏偏与邹容一见如故,十分亲近。邹容留日的消息给杨沧白以鼓舞,他也想与邹容同赴日本,继续共同探索救国之道。但因父母皆老,他又无其他兄弟姊妹,不便远行。转而与同学朱蕴章等人帮助邹容排除阻挠,并从经济上予以资助,使邹容得以冲破束缚,赴日留学。
1903年,邹容的《革命军》在上海出版,震动了全国,也极大地鼓舞了家乡的进步青年。此时,杨沧白等创立的公强会已成立,在邹容《革命军》的鼓舞下,公强会加紧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倡言革命”,使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时间“先后加盟于‘公强会’者,日以浸盛”,以公强会为核心,逐渐形成了重庆资产阶级革命派。
杨沧白在忙于宣传革命思想,讲解“国事阽危,人须自救救国的道理”的同时,亦时常念及邹容,期待有朝一日为推翻满清帝制而并肩作战。
不想,今夜却是噩耗传来,如何不令他痛不欲生!
“先生不必过于悲伤,重庆的各项事宜还需你担当。清廷垂死挣扎,困兽犹斗,形势更加急迫了。”朱之洪一边安慰杨沧白,一边理性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闻听朱之洪之言,杨沧白强忍悲痛:“我们要完成烈士未尽之志,配合孙先生,呼吁沪杭南粤,唤醒民众,推翻满清独裁!”
天已拂晓,三人促膝一夜,全无睡意!黎明时分,虽有黑云压顶,却挡不住曙光破晓!
1906年,就在邹容牺牲后不久,公强会“推杨庶堪(即杨沧白)与朱之洪首应盟约”,改组公强会,成立了同盟会重庆支部。
密会袍哥
1911年,重庆辛亥起义已是弦上之箭,一触即发。
当时,杨沧白身为重庆府中学堂监督,他邀请了许多同盟会会员来校任教,如张培爵为学监,但懋辛为体育教师……
是日,杨沧白在一茶楼与袍哥组织的大管事况春发相会。
说起袍哥,总让人联想到一连串的重庆言子儿:打滚,杂皮,抓拿骗吃,拉稀摆带。用如今的话说,就是泼皮混混,黑社会!果真如此?实则不然,袍哥人家中,也不乏正直勇为的侠义之士。况春发,大名鼎鼎的况五爷,袍哥中的红旗管事,就在日后重庆辛亥起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沧白一介书生,来会袍哥,所为何事?
“杨先生,况某人来迟了,恕罪、恕罪!”杨沧白正沉思间,况春发一掀帘子,踏步入内,双手抱拳。
“五爷哪里话,闲话少叙,请上座!”杨沧白回礼道。
待得小二上完茶,二人支开左右,掩上帘子,低声细谈。
“杨先生称我五爷,我是愧不敢当啊!我本江湖草莽人,先生乃是饱读诗书、才高八斗之人。今日承蒙先生看重,有事可尽管吩咐。”尽管在袍哥中地位尊崇,但况春发对读书人素来仰慕,对杨沧白革命之事也有所耳闻,加之自己一腔热血,因此对杨沧白十分敬重。
“吩咐不敢,只是素闻五爷血性,袍哥中多仁义之士,今有几句话与五爷说。”接着,杨沧白与况春发详论时局,历数清廷腐败,亡我中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况春发对清廷腐朽、民不聊生早有切身体会,加之杨沧白针砭时弊、切中要害,一时怒发冲冠,血脉贲张,“满清窃我中华,祸国殃民,早该被推翻了!”
见况春发对满清皇廷亦是深恶痛绝,杨沧白又详论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宗旨,“孙逸仙组建同盟会,意在让世人做中华自由民。今与五爷长谈,望五爷能同举义旗,推翻满清,还我中华!”
听完杨沧白一席话,况春发举杯言道,“况某以茶代酒敬先生!我虽为粗人,但也通晓大义。前有洋人欺我百姓,朝廷畏之如虎;后有谎言修路(川汉路),逼人捐税,百姓流离失所。如此朝廷,如何不灭之,况某生性愚钝,但愿意为先生旗下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