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史专家贺觉非与《(民国)理化县志稿(2)

辛亥革命网 2012-02-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史专家贺觉非,原来就是一位关注地情的人,任理化县县长时,颇重实地勘察山水物产,造访藏胞、高僧、老吏,搜集民俗佚闻,广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入中南军政大学学习,1953年结业。先后任湖北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中南工农中学、华中师范学院附中历史教员。1956年应邀为省政协第二届委员,四届委员,文史资料委员,受命搜集整理辛亥武昌首义资料,主持编辑《辛亥首义回忆录》。湖北省及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对当代湖北地方志事业做出了贡献。他除了经常参加辛亥老人的座谈会外,还亲自登门访问了200余位辛亥首义的参加者,及时采录了大量的宝贵资料。他整理、主编、著述及与人合著的大量辛亥首义书籍出版后,成为近代史研究者的圭臬,是辛亥武昌首义史研究的权威专家。

  长期从事辛亥革命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的贺觉非,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辛亥首义的史料搜集整理,那时候,住在武汉三镇的首义参加者尚有七百人之众,贺觉非遍寻遍访达200余人,每当议及诸位辛亥老人的言行风采,他总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他在50年代末及60年代的采访记录,多写在纸质粗劣的本子及灰黑色香烟盒上。”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当阳草埠湖农场劳动,仍坚持研究武昌首义史。60年代初在《光明日报》史学栏以“扬苏”、“扬樵”笔名发表《试论自立军事件》、《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文献述略》等论文,提供和评论了有关武昌首义资料文献和著述131种。“文化大革命”中,贺之境况愈艰,资料卡片全以收拾废弃香烟盒代用,最终竟赖此撰成研究初稿百余万言。1977年“右派”获改正后,相继担任湖北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北省委委员、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协会湖北分会常务理事、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志》和《湖北省志·人物志》顾问。贺觉非在1980年春天,结识了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冯天瑜一直醉心于这种研习之中,与辛亥志士后裔吴欢、吴德立、孙必达、黄伟民、熊辉、吴厚婉等交游,从中获取历史素材,领受历史的现场感。并与冯教授合作,撰写“辛亥武昌首义史”,在新著《辛亥武昌首义史》里,冯天瑜说,辛亥首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划时代历史事变,是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相互作用,造成的“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短时段的“首义”造因于中长时段社会变革,而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985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冯天瑜教授合著的《辛亥武昌首义史》,该书获武汉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1982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其所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上下两卷。同年省地方志办公室刊印其《辛亥革命湖北人物传》。两书共汇集辛亥革命知名人士四百九十多人的传记,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审阅,认为材料翔实,是研究辛亥革命的重要史料。

  建国前,贺觉非任理化县(今四川理塘县)县长时,曾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完成并铅印刊行了《(民国)理化县志稿》十二卷。理化县曾是康熙五十七年时里塘宣抚司的治所,光绪三十三年改为顺化县,宣统三年改为里化厅,1913年改为理化县,建国后为理塘县地.此前,记述这里的志书,仅有嘉庆十二年(1807),由陈登龙编《(嘉庆〕里塘志略》二卷。贺觉非此次修志,有刘文辉于民国三十四年七月序云:“贺君觉非任理化县长后三年,著《理化县志稿》就正于予,且求作序.惟康区诸县有志书者寥寥.”指出“今贺君此书虽踵 《 里塘志略 》 而作,而于舆地、建置、政务、职官、食货、差摇、佛教、高僧、土司、礼俗、皆分门别类,泛为纂述,……其贤于前人所为远矣。’还有王谷、韩孟钧序及贺觉非自序.此志凡例二十九则,图三、摄影十八幅.正文列目为:卷一:舆地、沿革、疆界、经纬度、高度、形势、气候、山水(海子温泉附)、胜迹、附释名;卷二:建置、城市、官署、乡村、费讯、纬梁、塘铺、台站、邮电;卷三:政务、民政、财政、教育、司法、军备、党团;卷四:职官、汉官、土职;卷五:食货、土地、畜牧、农林、工艺、矿产、贸易(租借工资附)度量衡,方物;卷六差徭、大小差等;卷七佛教:寺院、僧侣、组织、资产、经课、会供、仪注、轶闻、附释名;卷八高僧:呼图克图、格西、执事;卷九土司:宣抚司、长官司、土百户、头人、土制;卷十礼俗:冠、异、婚、丧.祀、军、宾、尊老、食.衣、住、行、岁时、信仰、称谓、卫生、娱乐、社会阶级、文字语言、附释名;卷十一艺文附诗征;卷十二大事记。

  贺觉非是任旧官吏,修志尚能持正。《大事记》载有:“1936年(民国25年),共产军入四川坑后,由贵州西康分道西川,罗炳辉部首陷理城,肖克部亦自南来。”尽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局限,使用一些贬词,但尚能客观记述事实。《艺文》录有贺觉非自己诗作居多;“兹自牧理,集中录诗五十八首”。这些诗篇亦能反映当地的人情风貌,有可取之处.从贺觉非自序里,可以看出其纂志的独任和艰辛,“余现来宰是邦,恐后之视今,亦执今视昔也。爰事纂辑冀有所成惟帷迭遭变乱,官之书荡然无存;国家主管院会及川滇旧档又莫由窃取,退而移译藏文谱牒,遍咨老吏戍卒,诣土头令举所知,访僧侣叩以轶闻,众说之互异也,比较定其去取;地理之未周知也,亲履定其区划,随手札记,积久成帙.兹志之辑,无成例可援,终乏同志为助,草创润色,独力是任,况民族文语之殊,宗教风习之异,每涉一事辄费斟酌.修志非易,此又甚焉。”正当杭目战争胜利前夕之时纂成,作者希望“为通志之一助。”此序是贺氏于1945年8月13日于成都庐寓撰成。

  贺觉非对方志事业的贡献当书一笔!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