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史专家贺觉非与《(民国)理化县志稿

辛亥革命网 2012-02-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史专家贺觉非,原来就是一位关注地情的人,任理化县县长时,颇重实地勘察山水物产,造访藏胞、高僧、老吏,搜集民俗佚闻,广搜
 

  辛亥革命史专家贺觉非,原来就是一位关注地情的人,任理化县县长时,颇重实地勘察山水物产,造访藏胞、高僧、老吏,搜集民俗佚闻,广搜博征文献,又遍读四川地方志,至1945年,独力纂修成第一部《(民国)理化县志稿 》 十二卷。

  贺觉非(1910年~1982年) 原名策修。湖北竹溪县丰溪乡的一户农家。人。幼年喜读史书,后入武昌中华大学,未毕业即任武昌三楚中学历史教员。不久,入国民党中央军校十期学习。民国以降,时局大变,川藏纠纷,西藏问题;1934年,随军委会参谋团入川,后调刘文辉部。而后抗战形势,使康巴地区之地位,骤然上升。贺觉非,为抗战时入康地之军人,兼及文人之才,这位喜读史书的青年军官,在他1940年随军入西康途中,沿途留心考察西康地情,寄情篇什,不遗闻见,作七言绝句诗百数十首,对山川隘要时、民生疾苦多有记载。继而后又博征地方文献,加以注释。撰《西康记事诗本事注》1卷,付重庆史学书局出版,历史学家顾颉刚为之撰序,在序中,将贺之诗与诗三百并题,并能不囿于中原,足迹已至边塞,且能将当地情事,锻炼入诗。实为不易。赞其诗有文有史,记注有裨于边陲掌故。川中名宿赵熙见其年轻好学,亦热情题辞赞誉。

  近人据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在游记中这样写道:“马一样奔驰的三菱车,冲下山坡,可以俯瞰的八百里理塘,那一马平川,放开喉咙好唱歌。……我只能带着一次一次的遗憾前行。”“我的一刻也不休眠的贼一样的眼睛啊,看够了女人的裙摆在街上摇曳的风景,那是荒凉中展现的温柔。而在当天正午1点半钟的阴沉天空下,我看见裙摆在草原上盛开,那个背着巨大背篓的藏族女人,手中挥舞大钯,一左一右地铲取地上的牛粪,将钯后扬,且行且舞,裙裾生风,一直向着草地深处——那是理塘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贺觉非后于1941年任今理塘县长,贺觉非于县长任上,呕心沥血撰成第一部《理化县志稿》。刘文辉治下的理塘县县衙是何等地寒酸,发愿创修县志,在四川大学史学大师蒙文通之赞助下,三年中,足迹遍全县,实地勘察山水物产、建制沿革、民族宗教、民俗轶闻,走访藏胞、高僧、老吏,搜集民俗佚闻,遍读四川地方志,至1944年9月,独力纂修成所未有的第一部十余万言《(民国)理化县志稿》十二卷。贺觉非就是在寒灯苦夜中写出舆地、建置、政务、职官、食货、差徭、佛教、高僧、土司、礼俗、艺文、大事记等12长卷。为边远之理塘,写下了,留下资料翔实的《理化县志》,实为难能可贵。此书出版后,立即受到了史学界的关注与好评。

  抗日战争胜利后,贺觉非回到湖北,任汉口市政府秘书、三民区区长。1947年在家乡竹溪县当过县长。1949年任国民党政府新编一一八军少将高参,并随军至成都,参与筹划该军起义。那年成都宴会上,国共两方面的人物有邓锡侯、贺龙、王新亭和胡耀邦等。有点醉意的贺龙拍着贺觉非的肩膀说,“老弟,姓贺的不多,你要好好干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