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鹏飞成独家之言的方志理论(2)

辛亥革命网 2012-02-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代著名的方志学家寿鹏飞,精于文史及方志学。但他的生平却鲜为人知,乃是在红学界,寿鹏飞的知名度很高。 ,寿鹏飞成独家之言的方志理论

  在农安任知县时,寿鹏飞著有《农安县志》、《农安县政治报告书》及《调查日本北海道拓殖报告书》。在热河任上,写了《热河改建行省建议及建筑京热铁路建议书》,此建议后得实行。在平政院时,写了著名的《红楼梦本事辩证》,为蔡元培所看重。离开政界后,写了《历代长城考》、《方志通义》、《方志本义管窥》均被学界所重视。此外还著有《易县志》、《东北水道源流考》及诗词、笔记等文稿。

  《方志通义》刊行于民国30年(1941),书中不分篇章,亦无标题,内容包括方志定义、方志体例、方志编修和旧志评议等方面,是近代重要的方志学著作。于方志的具体编纂,略有论述,多偏重于理论阐述。“志义”,是他论述的中心问题。所谓“志义”即要求编纂的地方志书中“痛陈疾苦”,要为人民而作,是地方志编纂的应有之义。他以志义位基础,建立了以救世兴邦为宗旨,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特色的方志理论——志义说。曾提出了许多重要看法:(一)如他认为“志乘为郡邑正史”。他说“史以明治乱兴衰之故,志以补郡国利病之书。”指出志义在于“正人心,敦风尚,明正谊,重治规;究兴衰之由,陈利弊之要,补救时政之阙失,研求民生之枯荣。”可“举其大要,略其琐细,足为治理之龟鉴。”(二)修志先要立义,然后再立例。义是恒久不变,而例则因时因地而变,可“不拘一格”。所谓“志义”,即“得失褒贬,深切著明”,应“条兴革之所宜”,“不当于治道者不录”,实际上是编纂志书之宗旨。他指出“义之不立,例于何有,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三)方志应为“平民”而作,“方志立言,当从平民立场。”编纂志书最忌胸无主旨,随俗论为转移。〔四)方志内容要繁简适当。他说:“不贵应有之尽有,而贵应无之尽无,与其强所不知以求其备,不如付之阙如,以待来者。”还说“多志不如少志”。他指出:“有关民生实用疾苦利弊,虽小必志,既志,义必详且尽焉。”强调民生,注重实用价值。

  寿鹏飞于1944年所撰《方志本义管窥》一文,又重笔阐述了善言志例,不如揭橥志义,明晓方志本义,比创立方志体例更至关重要的道理。(一)多见而识,为方志本义。方志非趋时之作,毋作一时之见,琐记轶闻。(二)方志立言,当从平民立场。据事直书,劝惩自见。(三)方志记载,不贵应有之尽有,而贵应无之尽无。与其强所不知,以求其备,不如付之缺如,以待来者。史有阔如,不失良史,勉为凑合,反使全书失色。(四)方志撰述,最忌胸无主旨,随论而移。人言志例,我为拘牵;人言欧化,我为盲从;人言迷信,我为铺张;人言金石,我为滥载;人言名胜;我为移情。方志体裁,应随时随地而移,亦因撰者所见互异,不宜步定若干条例,强文就题。(五)方志记载,有宜详者,有宜略者。

  寿鹏飞还亲自参加方志的纂修工作。1920年他编纂《易县志》,其手抄本现存易县档案馆。卷首载有寿氏所著《方志本义概述》一文。全文7000字,集中反映寿氏纂志的观点与方法。着重论述了志义与志例的关系,并阐述了志义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对志书的繁简疏密,图经文献的轻重偏颇,列传的篇目与褒贬,方言俗语的考证与实用,纂写名胜的天然与造作,金石志之考据与详略,正祀淫祠之世俗传伪,氏族入志之源流与变革以及文人不可修志之说,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挚观点。

  在《方志本义概述》一文中提出修志“十一忌”、“十四宜”、“十勿”。

  十一忌:“方志所忌,志政治,类报告书;志艺文,类文选楼;志名胜,类游记,类导游指南;志金石,类考据家,类收藏家,类书贴评论;志人物,类家传,类谀墓文,类履历书;志掌故,类琐闻录,有闻必录;志山川,类点名簿,仅存名号;志风俗,类行乐图,不别善恶;志财赋,类收税员,孜孜言利;志实业,如入万宝山,目不暇给;志教育,如外国奴,五体投地。”

  十四宜:“志山川,宜详脉络源流;志地形,宜详夷险阨塞;志政教,宜详得失利弊;志民生,宜详疾苦疮痰;志风俗,宜详邪近醇疵;声掌故,宜详制度善否;志财赋,宜详民力负担;志食货,宜详生计荣枯;志人物,宜善不掩恶,观过知仁,勿详个人琐事;志金石,宜略计大凡,勿详文字考据;志名胜,宜纯任自然,勿作诗文点缀;志艺文,宜著录典籍,勿羼文字篇章;志实业,宜确查实况,勿为凿空之谈;志故事,宜剪裁取舍,勿鹜多多之善”。

  十勿:“勿染官气,勿蹈文人习气,勿尚词章,勿言考据,勿类晚近政治报告体裁,勿学名士谬为风雅襟度,勿趋时尚,勿贡媚谀,勿说琐事,勿导游观。”

  他认为“义以经世,例以救时”;“义则精神,例则形式也。”的观点;把志例比做法律,志义比做道德。他反对李泰棻“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之说,“今人每谓先定志例,而后从事志科之调查,此不然也。夫方志体裁既随时地为转移,亦因撰者之所见而互异,不宜先定若干条例,强文就题。”主张“纂志必先定志义,义之既明,例因以生”等等。寿鹏飞关于志例与志义关系的论述,颇具辫证观点。他所言志义含义甚广,诸如立场、观点、宗旨、目的、主省等。

  他在《概述》中疾呼“倒悬之痛,水火之深,若无大声之呼,民将安诉?倘复优游娱乐,奖借声华,提倡浮靡之词,侈谈现代之化,宁辞秽笔,亦独何心?”“方志非趋时之具,迎合之媒。此言必取是非之真,毋作一时之见”。反对志书只叙不论的做法,“若仅案而不断,何从敷陈要义乎!"寿鹏飞的方志思想,对当今修志活动颇有启迪。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