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老人黄元秀

辛亥革命网 2012-02-16 00:00 来源:《浙江民革》2011.5 作者:张真 沈春樵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元秀原名风之,字文叔,号山樵,后易名元秀,浙江杭州人。辛亥革命元老,为光复浙江,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当时,他在浙江军政界享有很
 

  黄元秀原名风之,字文叔,号山樵,后易名元秀,浙江杭州人。辛亥革命元老,为光复浙江,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当时,他在浙江军政界享有很高的声威。

  黄元秀先生曾在浙江省立武备学堂学军事,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自费去日本士官学校学陆军。为推翻满清政权,他在日本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志士组建同盟会。

  黄元秀与黄兴,一见如故,十分谈得来。因为都有姓黄,他们认了“同宗“兄弟。

  黄先生与黄兴先生皆爱书法,黄兴先生的字奔放有力,他将一腔报国热血,化在书写条幅中,赠与黄元秀:“当风纵怒马,跨海屠神鲸。”豪气直冲霄汉。

  多年来,黄元秀与黄兴先生书信来往,情深意笃,当黄元秀的父亲去世时,黄兴先生亲自为老人家书写了墓碑,以寄托哀思。

  那时,同盟会公举孙中山为总负责人,黄兴主持总部工作,黄风之为浙江省的负责人之一,负责杭州的同盟会组织发展工作,为推翻腐败的清朝政府作着各项准备工作。

  1906年,黄元秀先生学成回国,回国后主盟浙江,积极筹划光复浙江事宜。先生在浙江军界工作(工程营队官、督练公所课员)进行新军策反,扩大革命力量。多次与革命志士陈其美、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吕公望、蔡元培等人秘密联络点,配合东京总部工作,统一行动。

  第一次由武备学堂留学日本暑假返国的傅典范、黄郛、陈英士来杭州传达东京总部通知,由黄先生联络安排在西湖边白云庵开会,严格要求各地同志对于同盟会的工作不许在家中透露,虽父子夫妻,亦不能谈,若遇初见同志,严守会中见面的暗号,如送茶用右手屈第二指,以其余四指执着杯送之,表示彼此团结。如握手时用右手屈第三指握之,表示三民主义,同时用左手捏上衣第一个纽,表示五权宪法。

  据黄元秀先生的《辛亥光复浙江回忆录》(选扎):“辛亥年八月下旬,上海又派姚勇忱到杭,由褚辅成、黄风之先生(黄元秀的早期名)约集吕公望、傅其永,童保暄、徐乐尧、王萼等到白云庵、刘公祠等处开会。翌日,又集于吴山挹芳园,拟定大体计划带申,与上海参考;九月,上海陈英士到杭在警界同志雷家驹家,邀集会议杭沪联络发难计划。是后又在军官傅孟家约集在省各同志开会,议定每星期开会两次,汇报联络与准备情况。因各有本职,未能开会全到,且避当道耳目,遂举定代表:其中黄风之先生代表第八十二标管带督练公所谋略科参会。此后到期在吴山四景园、西湖白云庵等处开会;九月上旬,上海又派黄天声(郛)、蒋著卿,陈泉卿等来杭,开会于顾乃斌家。军警各界同志决议:临时总司令为宪兵营童保暄,徐乐尧、黄风之、葛敬恩为总司令部参谋,并推举褚辅成设立集合办事处,顾乃斌为南路司令,统带八十二标队伍………定于九有十五日前决定举议;九月十三日,上海又派蒋志清、陈泉卿、王季高、庄志盘、董梦蛟、孙贯生、张伯岐等,带领便装同志数十名,携带印信、旗帜、手抢、炸弹等件到杭,由黄风之接往奉化试馆及同志李谷香家寄住,并告上海已陈英士、高尔登、李振五等光复全沪。浙军同志闻讯后非常兴奋,遂决定旧历九月十四日夜两点钟举义。暂定火车站城站楼上为办公地,即称临时总司令部。是晚口号为“独立”,左臂缠白布为识别证。其时步兵两标和马队、炮营均住城外,只有工程两营在城内。工程营管带来伟良,自愿届时在城中发难,响应城外军队的入城作战。先是,已由朱瑞、徐士鑣接洽定当。十四日,朱瑞来营密授以:(1)、劈开艮山门、新望江门,并令守城军警缴械投诚,使城外起义军队顺利入城作战,(2)、占领电话、电报局等任务;九月十四日上午,笔者(黄元秀先生)到俞参谋家密谋时,见代表同志、各军官,皆精神饱满,忠义奋发,当场议定工程营前队排长陈涤率兵开望江门新门,左队队长徐康圣率兵开艮山门,使南北路军队直入,各军进出道路及联络、会合、通报、急救、援助等事。晚饭后发布各路攻击命令(略);九月十五日晓,除旗营外,杭城内外,商店皆挂白布为旗,表示拥护革命。而旗营满人将军,毫无表示,似有抗拒模样,当派炮兵队官徐士鑣 、鲁保仕,率领炮队至城隍山,向旗营方面将军署轰击。”光复浙江后,黄先生任军政府辛亥义举参谋长、浙江都督府参议顾问。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